在這裡,不得不佩服李導的創作才能,沒錯這首主題曲也是李導創作出來的。
笛,原本就是悠揚清新的。
琴笛合奏的版本,充滿溫暖關切的情意。
印象最深刻的是林詩音被抓,李尋歡前去救助的情節,在一群烏合之眾為了這位武林第一美女的一番烏煙瘴氣的打鬥後,李尋歡出場了,伴著悠揚的笛聲從天而降,雖未免有些誇張矯情,但李尋歡確實這樣一個人,那麼脫俗,那麼與世無爭。
音樂一起,整個世界彷彿成為他們兩個人的,周圍人瞬間變得粗俗不堪,一聲表哥,一聲表妹,滿是柔情,滿是蜜意;四目相對的眼神交流,我看到的是彼此的關心和默契,勝過任何甜言蜜語。
只要他倆在一起,他們便是彼此世界的中心,其餘任何人都可以忽略。
這段感情太美麗,猶如笛聲一樣輕輕柔柔,悠遠流長,充滿祝福和愛護。
簫,多了一份沉重,少了一份愜意,卻緩緩道出一份平靜。
十年後的李尋歡就是伴著這徐徐的簫聲歸來,帶著淡淡的憂傷和漂泊的滄桑。
琴簫版本更多用來描寫李尋歡個人,這簫聲將他此時的心境展露地一覽無遺,內心深處的痛楚已成為習慣,情最濃時情轉薄。
他用一顆偉大的心去對待這個世界,去對待每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苦,自己埋藏。
簫聲深沉靜謐,我彷彿看到李尋歡在馬車上掀簾子叫阿飛上車時,那樣一雙暖如春水的眼睛,那樣一個淡似柔風的微笑;也似看到他被誣陷為梅花盜,接受審訊時,面對一屋子愛自己,關心自己,恨自己的人,那樣淡淡出現在門口的身影,那樣沒有怨言只有寬容的身影。
這樣的身影配上完美的音樂作襯托,立刻讓愛他的人更心碎,恨他的人更自卑。
人可以淡如菊,心可以靜如湖,一雙眼睛可以像大海般包容,這就是李尋歡!
任何人在他面前都首先失去道德和人格上的優勢,所有人,不管是愛他還是恨他,只因被他的精神折服。
二胡,也許是民族樂器中最憂傷的,因此被用在與林詩音的訣別中。
要訂棺木了,李尋歡要求見林詩音最後一面。
音樂起,他緩緩走到林詩音的棺前,看著靜靜躺在裡面的愛人,淚已流出。
二胡的這段,去掉了首尾的引子,也去掉了琴聲的伴奏,只有二胡乾乾淨淨的悽苦和真真切切的痛。
他伸手想再次撫摸這一生的摯愛,卻怎麼也不忍心觸碰到她,手就停在她的耳畔。
這是一生的牽掛阿,以前雖天各一方,但至少可以彼此祝福,可以彼此想念,在痛得無法呼吸時可以對自己說,只要你過得好,可現在……
雖原著中林詩音並沒有死去,但這樣的結果更感人的哈~~音樂太悽美了,只有這樣的音樂才配得上他們絕世的情。
弓法交錯時與弦發出的略顯生硬的摩擦聲,在我看來都在訴說著李尋歡內心深處的痛與苦,這種苦無法言語、無人能解,這種痛是痛不欲生、痛徹心扉。”
“大讚……”
“很喜歡這部電影,其中也包括了裡面的音樂。”
“這部電影很好,但還是原諒我對他的評價,如此罵這個角色,我也很心痛。
我恨他為何如此躊躇多餘,將自己最愛的人讓給一個所謂的兄弟,那是對自己的傷害,更是對自己最深愛的女人的傷害。
我恨他為何不可以自私些,哪怕將一切給別人,也希望他可以緊緊握住他摯愛的手,不管她是誰,只要是他的愛,他就不該放手。
也許我永遠沒辦法明白他的寬容和他的忠義,我不懂是什麼讓他願意將自己心愛的女人讓出。
一子錯,滿盤皆錯,他從一開始就錯,因為他心中那完全不需要理會的道德觀念,和所謂的忠義,情誼,他錯的太離譜。
多少人寧願他像龍嘯雲那樣自私一點!
假若他的霸道,讓他和她,還有龍嘯雲都有一個重生的機會,那又何樂不為?
假若他的霸道,讓她開心,卻失去了一個兄弟,又怎比及三個人的悲劇一生?
假若他的自私,讓武林少生如斯多事端,那該是多少人美麗的祝願?
也許作者就是如此唯恐天下不亂,他造就了這樣一個讓女人又愛又恨的男人,為禍武林,為禍所有愛他的女人的心。
我不得不承認,我是一樣深受他的魅力蠱惑,他的淡定,他的付出,他對朋友的忠義,而他卻如此傷害一個愛自己的女人。
假若尋歡真的自私了,或者尋歡就不在是尋歡。
倘若尋歡一開始選擇緊握詩音的手,哪還會有出現如此讓女子深夜不肯眠的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