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演員的觀眾從時空上而言,是間接看到他們的表演的。
觀看的介質是電視機、電腦、移動客戶端和電影院。
電視機、電腦和移動客戶端的螢幕尺寸很小,所以略有瑕疵或者誇張,觀眾不會太計較。
不是觀眾不想計較,實在是我們的肉眼沒有那麼強大的糾錯能力。
但是電影,是為電影銀幕服務的,演員表演的每一個細節都被無限的放大,再加上觀影的環境是封閉的、黑暗的,觀眾的投入度更強,於是,電影裡的表演就要格外的謹慎,嚴格按照觀眾可以接受的尺寸執行。
觀眾可以接受的尺寸又是什麼呢?
生活的尺寸,或者符合生活尺寸的,藝術化的尺寸。
相聲和小品,是以追求笑果為目的的藝術形式,從編劇、導演到演員的表演,都會誇張於生活,所以表演尺寸最大。
話劇表演追求的還是完全的現實主義,但是因為舞臺的限制,所以尺寸略低,但仍舊大於生活中的真實尺寸。
影視劇全是近乎實景的拍攝,追求的是真實,透過真實,引導觀眾進入一場夢境般的觀賞體驗,以儘可能真實的情緒感染觀眾,力求與觀眾同喜同悲。
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都可以達到這種催眠的效果。
因此電視劇的表演尺寸很小,儘量靠近生活,而電影,我們主要指的是現實主義的電影,在上述全部的現實主義表演行當之中,電影表演的尺寸是最小的。
在電影裡表現吃驚,也許,只需要眨一下眼睛。
當然,好的電影,電影要求就很高,要把導演想表達的東西放在2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裡,對劇情,畫面等等都有極高的要求,一部好的電影有的甚至需要拍攝幾年。
電視劇就不一樣,良心點的一週拍一集,甚至有一天拍一集的,拍了馬上剪輯配音,甚至比較粗糙的都有。
當然了,李旭升可不會幹這種事情。
損人還不利己。
不過在這個圈子裡,演員都向往著成為電影的演員。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片酬問題。
一個電視劇的演員,在幾年前,就算是主演,一集能有幾十萬已經是天價了!
而且這還要是一線以上的明星。
更別說一些小演員了。
而電影的主演往大了說那都是千萬級別的片酬。
試問,在這種利益的驅使下,誰還能忍得了?
不過好像最近倒是聽說有些演員在電視劇方面的片酬可是高達一億元,呃(e也不知道是哪位天價演員。
李旭升估計自己應該請不起。
*^^*
……
而周導看著李旭升雲淡風輕的樣子,也是無奈,道:“算了,反正你小子也志不在此,這些區別相對於於你來說,根本沒什麼區別。”
是……現在是有電影人比電視劇人要好的話語。
就好像在說,做電視劇演員還不如做電影演員。
而且絕不能亂竄,比如一個電影演員卻接了電視劇的戲。
這倒不是不能,而是一種習慣性的影響。
在人們的主觀意識中,電影比電視劇高階大氣上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