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李旭升知道,起碼這首歌還可以成為熱門金曲的樣子。
畢竟這首歌很火,所以李旭升也多瞭解了一下,甚至看到了有些人對於這首歌的理解,或者說故事。
當然,也可以說是意yin……☞
其實講的就是王昭君的故事。不過呢,好像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都踏馬的幾乎沒有詳細準確的記載,甚至還有現代人偽造的詩詞文獻。
到了現代,你知道華國人吃飽了沒事幹的恐怖嗎?
“昭君祖籍湖北宜昌秭歸,田園家庭,但是從小讀書,彈琴,刺繡都會,才女。
她的美貌在當地很出名,名聲一直傳到長安。
漢元帝12年皇宮進行海選,被當地首選入宮。
因為長的太好看了,外加性格剛烈,不會隨波逐流,不屑宮廷伎倆。
被皇后或者其他女人雪藏,導致昭君幾年都沒見過皇帝(宮鬥,話說現在都是些大女主的影視劇,根本看不下去→→)。
所以昭君這幾年空度青春,良宵虛擲。
如此絕代佳人,埋沒寒宮之中。幾年後南匈奴一個首領來長安皇宮朝拜,並說想做皇帝的女婿,在這裡先介紹下當時的政治背景:當時漢庭賊臣亂世,皇帝的權力不大。匈奴那邊也在內戰,漢庭的賊臣聯合匈奴比較強的一個首領來個裡應外合想奪取漢庭。但是匈奴弱的一方就攻打進攻漢庭的匈奴,匈奴內部打的一塌糊塗,結果弱的一方匈奴首領單于就來漢庭朝拜了,意思是暫時互相結盟,先抵抗了強敵再說。不然大家都不好過。
所以來政治和親。
既然是和親了,皇帝就要拿出公主來嫁給這個單于,但是以前前面一個胡漢和親的一個公主下場很悲慘,所以當時的漢庭公主也都不願意嫁。
單于知道後就說,也不一定要公主,宮女也行。這時候皇后黨的人就開始搞腦子了,乾脆把昭君送給匈奴算了,免得這個潛在的強勁對手在,心裡不舒服。
可能是皇后黨的人推薦給了單于或者皇帝在宴席上叫沒選上的宮女出來讓單于開開眼,反正單于就看上了昭君了。
一定要帶走。
然而在出嫁前,皇帝召見待出嫁的昭君的時候,終於見到昭君一面了,頓時是豔驚四座,光輝映照皇宮天際。
美的一塌糊塗。
皇帝看了後,立馬後悔了,如此的美女,竟然自己不知道,現在還要送給別人,哭了起來(臨辭,帝見其容色大慟,然遲矣)但是太遲了。
已經說好了的,不能反悔,就算你想反悔還有皇后黨的人去勸阻(這個皇后可不一般,也是很有手段,他的侄子很有名,後來的王莽!咦,傳說中的天降正義嗎?)。
再加上當時漢朝內部奸臣亂世,內憂外患,皇帝也是空有英雄淚。
本身這個漢元帝沒有一點殺氣,英雄氣概,偏儒弱,為了大局,最重還是忍痛送給了匈奴。
但是也很有可能在昭君出嫁前,皇帝因為相見恨晚,表達了對昭君的愛意,或者什麼的。
估計也是有短暫的風花雪月。
畢竟皇帝的女人出嫁嘛,不可能馬上就走,還是有時間條件的。起碼還要籌備很多東西選擇吉時啥的。
所以昭君出塞那天,皇帝親自送別。
為什麼昭君出塞那麼出名呢?因為鮮花插在牛糞上的既視感太強了,嫁的那個單于,當時都是一個白髮老頭子了,怎麼不叫世人惋惜!
之後漢元帝因為太過想念昭君,意志消沉,萎靡,病了,一直到3個月後,駕崩了。
昭君到了匈奴後,才過了3年,那個單于就死了,按照當地的習俗,單于死後要嫁給他的長子小單于。當時昭君有點不願意,畢竟這在當時的中國乃至今天的中國,都是亂倫。
所以就寫信給當時的新皇帝說要求回家,但是皇帝不準,所以昭君心如死灰,嫁給了新單于,又生活了11年,新的單于又死了。
按照習俗,昭君要再嫁給新單于,也就是嫁給孫子。這下昭君徹底崩潰了,服毒自殺,死後埋葬於青冢,面朝漢庭。
好吧,故事大概就是這樣,反正這也是他從各處地方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