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還是說漏了,比如說在網路文學上。”
“哦⊙⊙!,這個倒是沒有關注,只是本人不喜歡而已。”
“咦,難道李導開新書了?”
“對(e”
“太好了,我就是看李導的作品入坑的,之前末日完本後真的是等了好久,現在終於開新書了。(v^_^)v”
“好久沒看網路,自從兩年前棄坑後,在遇到了李導的搜神紀後,我又重新入坑了,再次加入追更大隊,雖然滋味不好受,但卻又能找回了當初的熱情。*(`*”
“同上,也是棄坑多年,後來發現網文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才重新入坑的。”
“不得不說,現在李導的作品可以說,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整個網文界的程序。”
“超越至高神的男人。”
“額,有那麼誇張嗎?反正本人是看不下去的,還不如看西遊記呢!”
“呵呵,樓上是認真的嗎?看西遊記?我倒是覺得你要是有這耐心看西遊記,文言文版的,我就服你。...”
“個人不喜歡網路,總覺得這是一種消極精神的東西。”
“額,⊙⊙!,我倒是想知道,樓上看的都是什麼?難道都是超級兵王,都市香豔這種型別的?(e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沒辦法,就算是本人看了也是雞兒倍硬,某種時候甚至想砍屎作者的衝動。(”
“咳咳,樓上不要亂科普,害得我都有點雞凍了?”
其實嘛,網路文學也是以文載道,既有其良好的功效及消極影響。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兩面性。
而“文以載道”是由韓愈等古文運動家提出的,經宋代理學家的拓展得以完善並鞏固。
“文”是車,“道”是車上所載之貨物,透過車的運載,可以達到目的地。
這個觀點強調了文學應該具有的社會作用和所要擔負的社會責任。
把“文以載道”以藝術命題的方式提出來的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頤。
他在《周子通書文辭》中說:“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塗飾也。況虛車乎?文辭,藝也;道德,實也。美則愛,愛則傳焉。賢者得以學而至之,是為教。故曰:‘言之不文,行之不遠。’然不賢者。雖父兄臨之,師保勉之,不學也;強之,不從也。不知務道德而第以文辭為能者,藝焉而已。”
文以載道代表了封建社會文學特有的精神核心,雖然有一定的侷限性,但依然成為了中國文學一直以來遵循的傳統,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學共有的特徵。
評價一篇文章的質量,首先要看其內容的“賢”與“不賢”,如果僅僅是辭藻華麗,卻難以承載真善美的意義,文章的意義也就失去了。
相對於網路每天都要出產的不計其數的文字來說,被主流認可的“賢”作品依然是鳳毛麟角。
和網路文學伴生的,是網路文學批評的興起。
網路文學在現代文學中處在大眾通俗文學的位置,通俗文學有別於純文學,因其故事性強,易勾起讀者閱讀興趣,所以泛於流行,在文化輸出的過程中,中國網路文學也佔有一定地位,這是時代使然,但是論其價值好壞則視情況而定,一方面不否認有一些網路有值得閱讀的地方,並不能一概否決,另一方面與傳統純文學相比,絕大多數網路又經不起嚴謹推敲,具有隨意性強,情節主導,人物臉譜化等特點。
所以倘若從文學性角度上來說,雖不能完全否決網路文學,但絕大多數還是不足的。
這個東西,完全是看個人的理解。
你不喜歡自然有人喜歡。
……
……
而在他們討論這些問題時候。
此刻,因為千越文化官網的這條資訊,一下子就在網上傳了開來。
畢竟有前作長生劍作為代表,票房高達二十億以上,作為武俠題材的電影,已經是實屬難得了!
而這段時間過去了,長生劍的熱度雖然過去了,但也因此,大家都很是期待。
畢竟有些東西,都是以稀為貴的,電影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