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讓庫裡感到為難的是,韋夏的速度比他快,耐力比他強,遇到掩護和擋拆也能運用經驗繞過。
這場連碰到球都是奢侈的遊戲裡,勇士把他們的進攻交給了德拉蒙德。
因為沃爾並不會像隆多似的,被人嘲笑投籃不好就硬要投幾個臭球證明自己的實力。
現在的年輕人,他們相信科學。
科學表明他們的投籃不適合在有壓力的情況下出手,那就別出手。
德拉蒙德進行的持球進攻堪稱悲劇,他的身體被考辛斯全程控制,出手前的那一下,更是離譜之極。
而輪到考辛斯,他先完成一次罰球線的面筐突破上籃。
後面又在高位接球空位投籃。
半分鐘後,再進一發讓勇士隊料想不到的三分。
接著,防守端追帽庫裡,掀起**。
他不再是76人最大的不安定因子,上賽季的經歷,被鄧肯打爆的遭遇,和奪冠之後的新面貌,使他的心態有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本賽季開始之前,所有人都知道他精神上是個小男孩,是個在選秀前試訓時跟所有人抖擻“我會這個”、“我還會那個”的孩子。
瞭解他的球迷都知道他在中學時有閱讀障礙,無法集中精神。
可是,韋夏等人見證了他職業生涯四年來的種種變化,親眼看到他一點一點,找到了情緒的出口。
他不再是那個會在訓練裡,跟助教發飆的熊孩子了。他不再是那個被別人唸叨“你太自私”時眼睛看著一邊兒搖頭晃腦的熊孩子了。他不再會像個永遠都長不大的熊孩子,被裁判針對就發散負面情緒讓球隊為此付出慘痛代價的搗亂分子了。
他還是會流露出懊惱的表情,但他慢慢懂得了引導自己的情緒。他的投籃選擇變好了,中投減少,開始往籃下走;他選秀時還有點嬰兒肥的身段現在緊紮結實了;他不再容易吃晃了;對方撲進禁區時他能夠站到位了;他抓籃板時如飢似渴;然後是2014年fiba世界盃,他開始有了一種可怕的氣質:任何人進禁區,他就像發現自己女朋友臥室裡有個男人似的,滿臉仇恨的盯著對手。
這種對禁區的可怕佔有慾,就是超級中鋒的統治力。
只有真正地實現了“佔有”,它才會持續滋生。
25歲,剛打出個一陣+冠軍的賽季,韋夏相信他未來的道路還長著,他的未來與76人的未來,都和這個小子息息相關。
現在,他只是老虎發威,然後便以全場獨一檔的內線主宰能力,讓76人鎖定了勝局。
因為考辛斯,韋夏的得分停在44。
勇士拿大爆發的考辛斯束手無策,分差拉開到兩位數,庫裡和湯普森開始博三分。
這樣的搏命式不合理地出手三分,往往成功率很低。
史上最著名的成功案例是麥迪的35秒13分和米勒的9秒8分,但考慮到這兩位的其中一位終生沒帶隊破首輪,一個守候貧苦的印第安納18年沒能贏下一枚戒指——這種敗人品的向上帝藉手感行為還是少做為好。
畢竟,比賽還可以再打,冠軍的命不可強求。
終場,西部無敵的勇士,領略了衛冕冠軍的實力,他們以14分的差距輸掉比賽,恭送冠軍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