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三個小時到斯臺普斯中心熱身的韋夏成為進攻端最具威脅的湖人球員。
他讓凱爾特人十分地頭疼。
因為凱爾特人完全不知道該讓誰去和他對位。
拉簡·隆多?除了身高,各方面都是最合適的。
可就是這身高,在他們中間形成一道天塹,無論隆多,怎麼做,都無法改變他的身材瘦弱到只要韋夏願意,隨時可以把他打爆的地步。
雷·阿倫?各方面來說最合適的,就連身高都對的上。
可他需要對付科比。
皮爾斯?從身材上來說,他有優勢。除了身材之外,他身上能稱得上優勢的就不多了。
他的速度架不住韋夏的無球跑位,防守端敢於對抗,但往往無法跟上後者的步伐。
凱爾特人果斷地貫徹了前兩場比賽的取勝之道。
大量的對抗,無數的身體接觸,遇到的卻是一支決心改變自己的湖人。
湖人最大的變化是保羅·加索爾的定位。
之前,他的定位是體系的軸心。
總決賽之前,他面對西部各隊,一改靈活遊動策應制造無數穿插空位的打法,成為了一個純藍領——代價就是,除了在卡位的時候更拼命,多搶幾個進攻籃板外,他在進攻端貢獻甚微。
這個安排讓人費解,因為加索爾對湖人最大的價值從來就不是防守或者籃板,而是他對於三角進攻即插即用的靈活性。
但仔細想來,不是不能理解。
菲爾·傑克遜不願再死在對手的前場籃板下,在籃下的扎住至少可以讓加內特對他亦步亦趨。
防守端全力以赴,進攻端放棄軸心位置,加索爾單節得到1分5籃板。
如果不是凱爾特人送了兩個罰球,他就得分掛零了。
凱爾特人發起的肉搏之戰,湖人的反應是正面招架。因為他們知道,躲是躲不了的,如果有更好的辦法,沒人想在凱爾特人最擅長的領域裡打球。
既然橫豎躲不掉,那就像個男人一樣迎上去。
科比進場後進攻狀態不佳,3投1中沒再繼續,韋夏的狀態就像場上的一道靈光,給湖人的進攻指明瞭正道。
韋夏像平時一樣打滿首節。
他的進攻分佈很有趣。
7中3,42%的命中率,仔細看的話,他投丟的球,全在三分線外。
外線4中0,可是三分線內3中3,並且,用極少的出手獲得了8個罰球。
美中不足的一點,8罰5中。
42.9%的投籃命中率和62%的罰球命中對他來說都是低於平均水準的表現。
若是放大到兩隊之間的話,他的命中率不僅不難看,還很耀眼。
湖人和凱爾特人再次打出相同的節奏,相同的效率,相同的得分,讓人熟悉又厭煩的首節20比20戰平。
韋夏是全場得分最多的人,他總共得到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