寢殿中火爐烤的暖暖的,劉嵐霜脫了上衣,坐在床簷上,裸露在外的雙肩,在燭火照耀下,一片雪白。
武承嗣目光與她春水般的眼眸對上後,快步奔了過去,與她緊緊抱在一起,親吻著她臉額和脖頸。
良久良久,兩人在榻上分開,各自喘著粗氣。
武承嗣忽然道:“嵐霜,你知道今日那位與你比瑟的女子是誰嗎?”
劉嵐霜道:“不知道。”
武承嗣笑道:“她是義陽公主,另一個是高安公主,兩人剛剛從冷宮中出來,我第一眼瞧見她們,就覺得她們像從牢裡放出來,沒想到還真猜對了。”
劉嵐霜轉過頭道:“是嗎?”語氣中顯的對這事毫無興趣。
武承嗣瞧見她目中閃動的情慾,抖擻精神,又向她撲了過去。
次日的萬國來朝,武承嗣已經完全沒有去年那種受眾國朝拜時的虛榮感了。
朝會才進行一半,便告退離去。
他一走,一大半武將都跟著走了,李弘心中有些不樂,卻也無可奈何。
武承嗣徑直回到府中,拜年的事自有三位夫人負責,他將自己關在書房,專心研究著攻打倭國的方略。
別人都當他只是想教訓一下倭國,卻不知他起了吞併之心。
倭國礦物很多,尤其是金銀礦,拿下這座小島,可以當做唐朝的一個大礦場,也能透過兩地的連通,促進唐朝海貿發展。
不過倭國畢竟有幾百萬人口,想打敗他們容易,要佔據這個小島,卻絕非短時間能做到,需要一個長遠規劃。
一連三日,武承嗣都在書房中規劃著平倭大計。
晚上安寢也被三位夫人安排好了,每月第一日在李芷盈那裡安歇,次日在杏嵐院,第三日在清竹院。
週而復始。
三日後,新年三日的沐假日結束,初四那天,李弘召開一個朝會。
這次朝會地點不在含元殿,而是含元殿與紫宸殿中間的宣政殿。
李弘精神抖擻,剛一上朝,便大聲道:
“眾位愛卿,昨日朕去劉中書府上看過老中書,他自覺病體沉重,無法再擔任中書令,因此向朕辭官請退。”
“朕不忍心讓劉公拖著病體繼續受累,便同意了他,還向劉公詢問誰能替代他的職位?劉公說:鄭王可擔此任!”
戴至德出列,大聲道:“陛下之寬厚仁慈,古今帝王少有,劉公病中不忘國事,推舉鄭王接替其職,令人敬佩。此事將來必能成為一段佳話!”
李弘微笑道:“鄭王,你可不要辜負了劉卿的一片苦心。”
鄭王出列,感嘆道:“得蒙劉公舉薦,臣慚愧無地,臣之能又怎比得上劉公,這中書令之位,臣萬萬不敢授受。”
郝處俊出列道:“鄭王殿下,既然劉公推薦,陛下應允,您就不要推辭了吧。不然有人還以為你只顧自己享樂,不願為國事操勞。”
鄭王又嘆了口氣,沒有再反對了。
李崇義道:“臣附議!”
岑長倩道:“臣附議!”
緊跟著,一眾官員皆出列附議。裴炎和李敬玄對視一眼,都沒有動作。
武承嗣向婁師德看了一眼,婁師德立刻出列,大聲道:“老臣以為不妥!”
李崇義冷冷道:“婁侍郎是覺得劉公舉薦錯了人,還是覺得陛下不該應允劉公的舉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