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為了進行這場戰爭,他頂了不少壓力,如今唐軍獲勝,那些質疑他的人再無話可說,他的威望也將繼續攀升!
薛仁貴冷靜道:“倭國戰敗後,必然會重新估計我軍實力,下次我軍要面對的,很可能是更多的倭軍。”
王孝傑連連點頭,道:“您說的不錯,根據咱們在近江的探子回報,倭國又在大批集結軍隊,最新一次傳回訊息時,人數已經超過了五萬。”
蘇定方哼了一聲,道:“主動權在咱們手上,他們人數再多也沒用。”
轉頭向武承嗣道:“大帥,我覺得可以繼續按照原定計劃作戰。”
武承嗣看向薛仁貴,見他也點了點頭,便說:
“王參軍,你立刻告訴王將軍和黑齒將軍,原定作戰計劃不變!讓先鋒軍去騷擾倭國,將敵軍主力吸引到揚州海域,然後主力盡出,將倭軍主力消滅於海上!”
王孝傑大聲道:“是!”
到了下午,揚州捷報傳遍整個長安,百姓們雖也議論紛紛,但皆認為本國戰勝倭國屬於正常,並未過於高興。
武媚命人將武承嗣召了過去,細細詢問戰事經過。
長生殿內,李弘得知訊息後召李崇義和岑長倩詢問。
李崇義道:“回陛下,根據兵部奏報,此次大戰是我軍四千水軍對倭國三萬水軍,我軍大勝,倭國折損過半。”
李弘哈哈笑道:“三萬人都打不過咱們四千人,倭國水軍也太不中用了吧。”
岑長倩正色道:“陛下,並非倭國水軍太弱,而是周王殿下設計的新武器太強。”
李弘嘆了口氣,道:“承嗣表弟確實是個難得的帥才,只可惜他不肯過來幫朕。”
這幾個月來,他多次拉攏武承嗣,甚至下了道旨意,允許武承嗣自行任命西討大營中五品以下武將。
只可惜武承嗣依然牢牢站在太后一邊。
登基至今,他與太后的明爭暗鬥就沒停過,正是在武承嗣的影響力下,整個軍方一直都支援著太后。
李弘登基已有半年,如今的朝局,已經形成小事由他決定,大事由武媚決定的局面。
頓了一下,李弘又道:“對了,揚州不是有兩萬水軍嗎?為何只派出四千人出戰?”
李崇義沉吟道:“想必是為了降低消耗吧,這次揚州之戰的糧草供應,全部由江淮兩道負責,若是兩萬大軍全部出戰,負擔比較重。”
李弘點了點頭,如今國庫並不富足,朝廷施政都以休養生息為主,整個朝野上下也都提倡省吃儉用。
這也是他和武媚在施政上為數不多的共識。
便在這時,一名太監來到宮殿,躬身道:“陛下,貴妃殿下請您去上林苑陪她一起跑馬。”
李弘道:“知道了。”說完便站起身,離開了長生殿。
大明宮內,皇帝的一舉一動都受到所有人關注,李弘一去上林苑,便有宮女將訊息傳到清羅宮。
高安公主得知訊息後,眉頭緊皺,在殿內來回走動著。
義陽公主奇道:“皇兄又不是第一次去上林苑,你這麼著急做什麼?”
高安公主皺著鼻子道:“姐姐,劉姐姐讓咱們照應她妹妹,如今都這麼久過去了,陛下卻一次都沒找過劉德妃。”
義陽公主眉頭一皺,默然不語。
高安公主撅嘴道:“等會咱們出宮與劉姐姐見面時,我生怕她問起此事,說不定會責怪我們。”
義陽公主想了想,輕輕道:“劉姐姐那麼聰慧的人,自然明白我二人在宮中處境,她不會怪我們的。”
高安公主咬了咬嘴唇道:“姐姐,我、我是想幫劉姐姐辦好這件事,咱們就能求她找承嗣表兄求情了。”
義陽公主嘆了口氣。
她自然明白高安公主心思,她希望武承嗣能在朝堂上奏,讓她們倆在宮外開府居住。
她自己又何嘗不希望如此呢。
在宮中二人名義上是公主,但皇帝冷落她們,太后不待見她們,再加上宮中還有個囂張跋扈的貴妃殿下。
兩人每天不是去這裡請安,就是去那裡陪笑,笑臉還總是迎上別人的冷屁股,心中別提多麼苦悶了。
而且二人沒有地位,導致清羅宮的宮女太監們也沒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