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這一年,徐騰在人生中的優雅從容總是急於三點,一,財富與實力;二,人才與團隊;三,計劃。
他用了5年時間,制定並執行一箇中國經濟史上最龐大和精密的商業計劃,這個計劃的90%都嚴格處於良好的執行狀態中。
剩下的10%缺失,主要是光刻機、半導體和其他工業領域的材料技術,這是北約瓦森納協議體系中最複雜的部分,而這就是瑞典、以色列、芬蘭的價值,他們不屬於北約,不受該協議的限制。
在過去二十年裡,這三個國家也確實是中國技術進口的主要來源國,特別是芬蘭,如果你拿到一份芬蘭向中國轉移技術的清單,你會震驚的。
這個秘密很簡單,芬蘭是一個漏洞,歐洲國家透過這個漏洞向中國轉讓技術,具體的交易模式當然是五花八門,精彩絕倫。
芬蘭是一個美麗的北歐國家,在冷戰時期,它是唯一直接和蘇聯接壤的西方國家,這是它永遠保持中立,並且不受美國脅迫的原因,因為美國根本無法保護它。
瑞典,另一個美麗的北歐國家,它擁有中國真正想要的技術,並且,它和芬蘭有著更特殊的緊密關係。
這就是徐騰喜歡瑞典的原因。
他在英國的所有投資都要想辦法避開瓦森納協議,當無法避開時,他就需要藉助瑞典、芬蘭和以色列這三個中轉地,在瑞典的投資則完全無需顧慮瓦森納協議。
瓦倫伯格家族,或者說是瓦倫堡家族,瓦倫博家族,都是不同的中文譯稱,在瑞典語的發音中,allenberg的標準音譯是瓦倫伯格,但在美式英語中,就可以音譯成瓦倫堡。
這個家族是徐騰在瑞典最主要的合作方,也是最激烈的競爭者,從19世紀開始,這個家族就在瑞典擁有了無可比擬的商業影響力,幾乎在所有的瑞典重要企業長期持有股份。
從一戰到二戰,他們永遠是那個真正的贏家,而羅斯柴爾德家族總是輸家。
最重要的控股資產永遠是銀行,他們巧妙的透過分散的家族信託基金,控制著北歐銀行的主要股份。
這個家族有多重要呢,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它的兩代人,三任銀瑞達財團主席,4次訪問中國,每一次都得到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親自接見。
皮特瓦倫伯格已經是這個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也是銀瑞達財團的第九任主席。
這個家族的財富結構很有意思,頂層是擁有140年曆史之久的瓦倫堡家族信託基金,下面又分散出數十個子基金,整個家族目前在世的成員大概有70人,沒有一個人直接擁有鉅額財富,沒有一個人是億萬富豪。
他們只是控制著這些家族信託基金,而這些基金到底有多少財富,除了他們自己,外面的人都不清楚。
瑞典的稅收是非常高的。
皮特瓦倫伯格這位財團主席的年薪只有40萬瑞典克朗,相當於瑞典很多低階別公務員的薪水,但他的生意卻遍佈整個瑞典和世界,從愛立信到JAS39鷹獅戰鬥機,從沃爾沃到斯堪尼亞,從北歐銀行到阿斯利康。
徐騰和這位財團主席約在上午9點30分見面,兩人已經見過很多次。
今天要談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方5月份到中國訪問的行程安排,正如徐騰訪問瑞典的行程,很多方面都需要瓦倫堡家族協助一樣。
皮特主席先告訴徐騰,他想和誰見面,大致想談及哪一方面的事情,徐騰思考一下,確信能夠協調就點頭同意,不能說100%,只能說盡力會幫忙。
皮特主席也很清楚,在中國,資本家的特權是有限度的,徐家已經是極限了。
第二件事,愛立信和華騰電子集團的合作。
雙方都知道這種合作是必須的,至少雙方有三個很麻煩的共同對手,高通、阿卡朗訊和華為,首先是要對付高通,這已經是各方的共識。
高通在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的壟斷地位,讓所有人都吃夠了苦頭,第四代行動通訊技術註定是短壽的,各方都在集中全部力量開發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
這一次,各方都至少有一個共同點,儘可能的將高通剔除出去。
愛立信和華騰電子集團在通訊領域的市場分佈是非常擴散的,相互的衝突並不嚴重,華騰電子集團集中在中國和東盟市場,以及非洲市場,而愛立信則深耕歐美市場。
目前,華騰電子和華為在5G技術標準的研發規模、進度都要遠快於愛立信、阿卡、西諾三個歐洲競爭者,而高通的進度可能還要快於中國的雙華。
愛立信的優勢在於長期積累的巨量技術專利。
徐騰提出了一個很有誠意的合作方式,股權+現金+技術聯盟的合作框架,華騰電子集團以現金+股份的方式,同愛立信實現相互持股的技術聯盟。
皮特瓦倫伯格主席短暫的思考了幾分鐘後,同意了這個合作方式,具體價碼和股份多少,後面再說。
過。
下一個議題,大飛機業務。
銀瑞達財團曾經有機會參與歐盟的空客計劃,但是最終被排除出去,財團旗下的薩博公司最終被迫在2002年砍掉了客機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