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銀財團地產業達到巔峰的2010年,全國房地產公司30強的榜單中,華銀財團控股的地產公司正好佔據10家,前10有4家。
從2007年到2011年,汽車、電纜、電氣裝置、工程機械、鋼鐵、鐵礦、石油天然氣、乳牧業、家電、銀行、保險、電影、智慧手機、面板、晶片……各個行業也是全面性的跟著高速增長。
華銀財團這個大團隊,29位聯席合夥人,458位高階合夥人,在各個產業領域都堪稱是中國的夢之隊,從海外吸收的高階合夥人,也是中國資本能招募到的最佳人選。
這個團隊的運營能力和盈利技巧要自稱亞洲第二,那真是沒有誰敢稱第一。
可到了2011年,所有人都明顯能感覺到賺錢變難了,實體經濟的盈利率明顯不如前兩年。
做生意就和物競天擇一樣,一定要隨著大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該冬眠,你就要冬眠,不會冬眠,那也要有其他的本領,否則就會被凍死,餓死。
整個2011年,華銀財團迅速進入一個收縮期,在股權結構上進行大調整,資本從低技術、低利潤和長期走勢不佳的產業快速抽離。
陽光電纜是最先出售的,電動車產業賣了,這些都沒什麼技術含量,乘著市值不錯的時機賣掉。
鋼鐵和鐵礦賣了,FMG資源集團、華騰重工的股份則在緩慢減持。
整個華銀財團的各家地產公司被徐騰收縮到4家——萬博集團、江泰集團、華騰置地、陽光集團,三四線城市的土地儲備砍了1/3。
永樂電器集團的大部分股份出售給中潤集團。
甚至連徐總想要保留的華泰證券——整個華銀財團崛起之源的這家老牌證券公司,也被徐騰毫不留情的併入華夏證券,華泰保險同樣併入華夏保險。
……
2011年是徐騰和整個華銀財團最忙碌的一年,最拼的一年,不是拼命擴張,而是拼命收縮,大刀闊斧的改變財團架構,整個財團的下屬企業總量大幅縮減了一半,財團總員工數量削減了1/3,僅是透過出售華泰鋼鐵集團、陽光電纜公司和其他低技術產業就削減了21.8萬名員工。
這個及時的快速收縮,讓徐騰手裡騰出大量的資金,足以應對普瑞瑪和先正達的收購,再加上一個福特集團也不是什麼大事。
所以,對柳俊生想要收購福特集團的想法,徐騰既不支援,也不反對,他的態度很簡單,只要你們這些人能談出一個讓他沒有理由拒絕的價格,再拿出一套合理合適的重組方案,他就批准交易。
這個事,他交給柳俊生、陸志豐負責。
至於華騰精工集團和普瑞瑪集團的併購交易,到了2012年的5月,歐盟依然沒有透過,在那裡反覆爭論,反覆傲嬌,在那裡怕中國人盜竊老歐洲的技術啊。
徐騰絕對不愧是第三元首,對於全球經濟資料的統計與分析,他的掌握程度要比G20的很多央行都清楚,以至於國內的央媽也要和他交換資料,每個月都會派遣一名委員,單獨和徐騰面談。
他一直在仔細觀察義大利的經濟資料,2010年3月2012年5月,義大利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至少增加了7個點,從二十幾個點衝入30%,這就等於說,義大利的銀行每借三筆錢,其中就有一筆違約,還不了。
這不是開玩笑的問題,這是生與死的問題。
所以,徐騰不著急,著急是義大利。
歐盟肯定不想批准,不願意繼續被中國人盜竊技術,將希望寄託於美國出面表態,因為普瑞瑪集團的機床在軍工領域的運用範圍還是很多的,特別是在航空領域,堪稱是歐洲最頂尖的鐳射切割和鐳射加工工藝,羅羅公司就是普瑞瑪集團的大客戶之一。
美國很奇怪,就不吭聲。
歐盟深信這個交易背後有中國政府的鼎力支援,不願意冒然否決,就只能拖著。
普瑞瑪集團和義大利政府已經急的快上吊了,沒有買家就算了,只能是政府想辦法不讓普瑞瑪集團倒閉,逼著銀行拆借資金堵住窟窿,有買家還不趕快賣啊!
結果,鱉王那邊先得手了。
鱉王陳永年在華銀財團的聯席合夥人中,水平有限,地位不算高,因為資歷深,鎮得住永泰化工集團的那些全球招募來的高管罷了。
畢竟這個老東西在做人的領域,還是很有手腕的,經常不經意的透露一些徐家的秘密,透露一些當年和徐媽做知青的舊事,透露一些自己在國內前三排的人脈關係。
鱉王有兩個很厲害的優點,一是能忍,二是很陰,與先正達集團的談判,他整整談了兩年,終於逮住最佳的契機,以330億美元的“天價”達成了交易。
先正達的股價在過去兩年一直處於反覆漲跌的過程,今年終於達到一個高峰值,每股價位從2008年10月最低谷的26美元,漲到了60.4美元。
對先正達的董事會和大股份股東而言,各方都覺得這個價格已經是漲到了頂峰,隨時可能下跌。
這個創造了中國企業海外併購記錄的330億美元“天價”,70%是現金,30%是股份互換,在永泰化工併購先正達後,先正達的股東將持有永泰化工35%的股權。
對雙方來說,這都是一個非常好的買賣,永泰化工的賺錢能力和先正達不相上下,長期盈利能力良好,而先正達則擁有永泰化工急需的農藥化工技術和轉基因技術。
由於國內對轉基因種子的開放程度較為保守,華銀財團在轉基因領域的長期投資,一直未能有效兌現為盈利,透過和先正達的合併,能夠有效將這些轉基因技術兌現。
隨著國內轉基因市場的逐步開啟,華銀財團和先正達也能利用本土優勢,獲得先入機會。
雙方歷經長達兩年的談判,最終在2012年的5月底簽署了交易協議,開始向中國、瑞士、歐盟、美國報批合併,相比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永泰化工的收購報批肯定更容易透過,中瑞歐美都沒有阻止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