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銀AIG財團!
對徐家來說,這個財團就是一個國際“洗錢”道具,1994年A股大漲,19942004年中國保健品浪潮,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賺了多少,2000年抄底美國網路股科技泡沫,2002年A股科技股泡沫,2006年A股泡沫,2007年次貸危機,2008年黃金及全球資源股暴漲,2014年大宗商品和石油暴跌,還有投資騰訊、谷歌、Apple的這些大案。
徐家是真的夠黑夠狠,也夠無恥不要臉,這一路走來,一個機遇都沒錯過。
這些錢……有多少是能正兒八經公開的,總是要洗成可公開的財富吧?
所以,徐騰、徐總兩代人,這麼多年在收購世界500強企業時,從不手軟,從不在意具體的報價,只要對方開了價,具體是1900億美元,還是2100億美元,根本不重要。
只要你敢賣,徐家就敢買。
價格再高都不傷感情,你不賣,那才叫傷感情!
到了今天,華銀AIG財團的規模到底有多大,只要數一數華銀AIG財團擁有的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就能搞清楚,華騰系31家、銀河系1家、鳳凰系5家、富信系2家、AIG系1家。
總計40家世界TOP500企業。
這個發展過程,其實就是一次洗錢史,利用危機賺錢,再利用危機,出手闊綽的抄底收購。
即便到了2015年以後,徐家已經沒有什麼特殊資訊了,憑藉手裡的資產照樣能夠繼續賺錢,只要不犯大錯就行了……即便犯錯又如何?
在全球商業、經濟和財經報道中,“華銀財團”通常是指華騰系+銀河系的32家TOP500聯合體,也就是所謂的“小華銀”,SmallHatenGalaxy。
“華銀AIG財團”則是指擁有40家TOP500企業的五大資本公司聯合體,這就是所謂的“大華銀”,BigHG。
在國際視野和報道中,“小華銀”是直接歸屬徐騰名下,由徐騰控制的家族資產;“大華銀”則是整個Tiy主導的國際資本財團。
然而。
無論是“小華銀”,還是“大華銀”,都不過是徐家二十年的洗錢成果,不能代表Tiy的所有家族財富。
徐家名下的大多數家族信託基金都是非公開的,透過這些非公開的信託基金,Tiy在蘋果、谷歌、AIG集團、SVB矽銀集團、摩根士丹利、美洲銀行……隱蔽持有的股份都是未知數,外部機構很難統計。
同時,Tiy的債務情況也是外人無法查清楚的。
這個“中國Shun”家族到底有多少資產,到底有多少債務,迄今都是一個謎,福布斯富豪榜能統計到的數目是市值1.2萬億美元。
1月20日時,徐騰已經拿到了整個華銀AIG財團在2014年的財報資料,全年淨利潤總額達到了4872.5億美元,總資產增長了21.3%,從4.175萬億美元增長到5.043萬億美元,總債務增加了11.2%,從1.380萬億美元擴大到1.545萬億美元。
以105家央企為參照物件,相比之下,華銀AIG財團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水平要好的多,總資產規模雖然還有一定差距,淨資產規模已經超過105家央企,淨利潤則是央企的2.07倍,平均淨資產收益率是央企的1.7倍。
沒辦法。
國際財團嘛,本來就是專注高利潤產業,稅還交的非常少。
這種情況下,徐騰還要以一勞永逸解決中國醫藥產業落後的理由,向外匯信託公司、國開行籌集1300億美元低利率債務收購輝瑞公司,這個真是有點不厚道。
明明自己有的是錢,還要用政府的錢,用納稅人的錢低利率收購輝瑞,這也蠻不要臉的!
資本家嘛!
洗錢也要講究效率!
徐騰將財團的商業貸款借給沙特,借給俄羅斯,借給哈薩克,那都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尤其是這一次和沙特達成的協議,真是好的不能再好。
明明是他要利用沙特報復美國,逆襲高盛,結果卻成了沙特求他救命。
這是更不要臉了!
人嘛,不要臉則無敵!
在國際石油市場,石油品質也是要分三六九等的,中國主要是收購較為便宜的劣質油和重質油,不是不想買好的,而是買不到,必須拿出更多的價錢才能收購到優質的輕質油。
這些輕質油主要出產於英國北海布倫特油田和中東,特別是沙特和伊拉克,油質好,煉化成本低,出產的汽油、柴油、煤油品質高。
徐騰這一次不僅購買了沙特700億美元的短期債券,還用華銀財團擔保了一千多億美元的長期信貸協議,幫助沙特在國際市場銷售長期國債……很大層面還真是各國政府出資購買的,這也是徐騰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嘛。
最後,他終於可以出資750億美元入股沙特石油公司旗下的塞法尼耶油田開發公司,持有35%的股權和40%的石油產能配額。
這個生意是無法用投資回報率來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