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這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防止郭永哲事件的重演,也能防止Lenvo系的那種不自量力,可以讓所有董事長意識到,什麼叫“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讓他們自動放棄那些無謂的鬥爭,安心在華銀AIG財團的規則內運營各自的企業。
特別是對於歐美的那些聯席合夥人、高階合夥人,他們對於華銀AIG財團的強大程度,只有數字上的認知,缺乏直觀性的認知。
現在就很簡單了,只要搞清楚到底是誰誰誰來參加會議,你就能搞清楚這個世界級財團到底有多大的規模。
震撼啊,相當的震撼啊。
徐騰都被自己給震撼到了,沒想到啊,我艹,我已經混到了這個境界?
一個字,叼!
四個字,真的好叼!
華銀國際大廈內部本身就有兩家奢華五星級酒店,一家是柏悅,另一家是悅榕莊,風格不同,任君選擇,所有的參會人員都住在這棟639米高的亞洲第一摩天大樓內部,集中在102層到115層之間。
今年的華銀AIG財團春季年會,則是頂上三層的國際展覽中心舉行。
第一天的會議結束後會有集體聚餐,第二天則是分產業的小會議,半導體產業、醫藥產業、化工能源產業、地產酒店物業,分成17個小組分開討論。
第三天,徐騰就要談一個新問題,那就是整個華銀AIG財團的大整合,這不是企業層面的股份整合,而是資料、決策、科研層面的大整合。
在全球範圍內要設立一批科研中心,從事基礎性的科研,以專利授權的方式分散給各家子公司。
徐騰的要求很明確,整個華銀AIG財團就是全球工業4.0的核心,將中美歐三大經濟體的工業體系結合在一起,簡單的說,就是將華騰工業聯合體的成功經驗擴散到歐洲、美國,在本地建立新的體系。
在中國,在美國,在歐洲,各有一套體系,這三套體系又要相互融合。
中歐之間,這不是問題,因為華騰工業聯合體在歐洲有一套完整的供應體系,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將美國的體系建立起來。
所有人在開會過程中都有點小恐懼,原因很簡單,要是讓Tiy將美國的體系也建立起來,三個體系再逐步融合,最後……這個世界還用玩嗎?
雖然國內全力配合華銀財團封鎖相關訊息,但在國際新聞界,關於整個大華銀將在中國滬州召開第一次全體年會的訊息,還是傳播甚廣。
國內的網路媒體上,也有一些傳聞和報道。
毫無疑問,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一個康采恩,而且也很難用歐美的反壟斷法律體系進行分拆,因為華銀AIG財團在各個領域都並未達到市場壟斷,只是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完整的經濟聯合體。
這就是徐騰能夠說服弗拉基米爾總統的原因,這個康采恩只要到了俄羅斯,幾年之間就能讓俄羅斯快速發展成中等工業強國。
這就是一個新時代的蘇聯。
只不過,它不是靠行政命令維持,而是靠資本主義的市場規則維持,相互配合,最佳化彼此的產業鏈,聯合科研,聯合設計,在市場中擁有最快的反應速度。
這在過去是沒辦法想象的。
這就是工業4.0的特徵,從市場消費終端到原材料,所有的資訊傳遞是同步的,透過整合產業鏈,最佳化企業的科研、設計和成本管控。
最簡單的就是一部智慧手機的製造,各種零配件的整合和研發,都是在產業鏈內部集體協作。
小到手機、汽車,大到高鐵、發電廠,大到整個交通系統、電網系統、英特網系統,整個半導體產業,整個石油化工產業,內部分享資訊,內部協作科研。
一家企業完不成的科技進步、產品進步,幾十家企業協作起來一同衝刺。
有一些技術的進步和研發,對這家企業而言,可能是不划算的,為了整個產業的發展,華銀AIG財團就會提供支援,確保集體利益。
最後就是區域競爭,和各國政府之間的搏弈,只要各國政府之間存在產業競爭,想要發展的比其他國家好,華銀AIG財團就有議價的空間。
管理這麼大的一個財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採用蘇聯那套模式,這個財團也很難持久,很快就會百病纏身。
徐騰的策略很簡單,他控制人事,控制資訊和資料,安排各方認識,集體作出決策,剩下的事情就交給各家企業自行負責,你覺得盟友不行,你就另外找一個新的供應商。
徐騰只是再做一個平衡工作,如果你覺得盟友不行,那你告訴我哪裡不行,如果是技術上不行,那就慢慢來,如果是態度不好,我們就讓他改,改到你滿意為止。
實在不行,咱們就放棄這個盟友,重新換一個更優質的盟友。
譬如大家對Lenvo集團都不太滿意,屢說無效,徐騰就直接換惠普,惠普是很高興,打著旗幟就投奔黨國,一路高喊,我,我,我,我一定比Lenvo強!
這些年,華騰工業聯合體採購公務電腦、伺服器,都是將Lenvo集團排斥在外,寧可採購惠普、IBM,甚至連TCL都可以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