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擁有著一切
轉眼都飄散如煙
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依舊是兩個人的合唱,副歌部分的又一次情緒的抒發,好聽到爆的旋律聽著它,莫名就有一種想落淚的衝動。
再結合剛才的影片內容,聽到這裡時一下子又有很多人破防了,不過不再有歇斯底里的吶喊,而是變成了一種默默垂淚的感動。
這首歌唱的就是「經歷」,是樸數的經歷,是劉清山的經歷,同時也是所有人的經歷。
不是說將經歷濃縮成了故事,而是將經歷融化成了一句句歌詞和音符。
整首歌曲的曲風是新鮮的,但卻又是非常樸數的。
從前奏的緩緩流淌,到高潮段的大聲歌唱,再到結尾處的平和。
似乎是中規中矩的編曲風格,但我們卻能在鼓點、貝斯聲中,一股驕傲,一股不屈,一股執著,一股堅強在迸發。
加上兩個人一如既往的清澈聲音,整首歌曲讓人在糙感中體味乾淨。
是的,歌曲的編曲質地顯得粗糙,但這不是音樂人的水平問題,恰恰是有意為之——為了符合電影質感。
所以,《平凡之路》這首歌本身,令人不禁聯想自己,聯想自己走過的路,經歷的種種,然後感動。
音樂上則演繹出了人生中如此這般的經歷所帶來的質感,並且恰當地符合了電影的感覺。
就這些看來,《平凡之路》值得單曲迴圈,然後迴圈十幾遍,眼眶不知不覺就溼了。
這首歌能讓人想起了自己,在路上的那些時光,到異地他鄉的那些歲月,其中所經歷的,有經歷的人都能體會到。
而這首歌剛好觸碰到了內心,於是激發了一種感覺。
這種感覺,是被擊中的感覺。
於是整首歌過去後,觀眾們如同瘋了一樣地開始高喊兩個人的名字,這是一種被感動後的認可。
不過在這種情緒下,劉清山就可以高聲打斷大家了:「今天是電影的首映式,我們不要本末倒置好不好?這首歌只是作為影片的彩蛋出現的,就是為了怕你們看完了拔腚就走,忽視了演職員表上那麼多辛辛苦苦參與了共同創作的更多人!」
臺底下笑聲一片,卻沒人留意到之前臺上的樸數居然就這麼悄無聲息地消失了,也帶走了劉清山手裡的那把琴。
劉清山重新歸位,跟大家站成一排。
但C位站著的可不是他,而是飾演程勇的劉華,和飾演劉牧師的楊新明。
隨後
從央視請來的主持人李勇開口說話了,沒錯,就是民間傳說裡戰勝了病魔終歸舞臺的國視的那個李勇。
劉清山之所以請了他來,一是因為這部影片國視方面同樣很重視,今晚就會播出這一次首映禮的訪談畫面。
再就是透過這一次的主持,讓他以一個嶄新的面貌重歸公眾面前,因為他的迴歸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噱頭。
李勇並沒有介紹自己,而是直接做了開場白:「單純的傷心、感動都不會有這麼強、這麼持久的催淚效果,《我不是藥神》帶給觀眾的是五味雜陳的感受,每一重觀感都是超強的催淚劑。作為我個人來講,還沒看到一半的時候,臉上的妝都哭花了!」
臺下既有笑聲也有淚目,更多的人實在頻頻點頭,臉上的表情是尊重而且虔誠的。
果然,李勇的下一句就提到了劉清山:「劉先生作為編劇和導演,無疑是貢獻最大的一個人,但誰又能想到掛著一個喜劇標點符號的電影,卻又是一部嚴肅的現實題材,主人公程勇的生活迎來了一次次的反轉,想要帶給人們的又是什麼?所以,我想先繞開了劉清山劉先生,像把話筒交給劉華,聽聽他是怎麼詮釋的!」
臺下的掌聲如滾雷長時間響起來,劉華這名演員之前只能說小有名義,甚至從來還沒有出演過主角。
但在這部電影裡,他表現出來的演技已經不能單以精湛來形容了,而是帶給人無限接近現實的真人實事感覺,毫無表演的痕跡的劉華,已經把這個人物徹底的演活了。
劉華推辭了半天,也沒人去接李勇遞過來的那個話筒。
不料想,他的第一句話就語出驚人:「我的個人感受很簡單,就是希望有一天,如果我的家人生病了,作為普通人,我能讓他們看得起病,而不是因為高昂的藥物費用手術費用只能選擇被動等待,絕望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