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不算世家,但是也算是門庭顯貴,師從當年的太傅胡廣,求學之路算是平坦,但是不代表他不明白寒門子弟想要成為一個讀書人的辛苦。
“伯父,拋開其他的一切來說,教育是一件大事,你身為讀書人之中的佼佼者,心中更應該明白,讀過書的和沒有讀過書的,其中有著質一般的差距,十年育樹,百年育人,這就是書院的最大的作用。”孫權低聲的道,他知道蔡邕已經心動了,不過還有一絲顧慮,便再加一把火。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此乃大功德!”
蔡邕募然的睜開的雙眸,迸射出一抹璀璨的光芒,心中大動不已,沉吟的很久,才低聲的道:“此事甚大,汝容某考慮幾天,再與你答覆。”
雖然這的確是一件好事,他也很心動了,但是蔡邕的政治智慧更明白一點,江東書院不僅僅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地方,這還是一個大泥濘,牽涉到世家和江東政權的鬥爭,跳進去的,未必能出的來。
所以他必須要考慮慎重。
“那伯父好好想想。”孫權點頭,這件事有希望就行,不能逼迫的太緊,不然會適得其反。
……
中午,雖然蔡邕這老頭子根本沒有留他吃飯的意思,但是孫權的那個水火不侵的厚臉皮,早已經把蔡府這裡當成自己的家,況且他家的媳婦能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能寫一手好文章,做出來的菜也是可美味了,他飽飽的吃了一頓,才離開的蔡府。
孫權離開蔡府之後,去的一趟錦衣衛衙門,處理的一些事情,然後迅速的返回的孫家大宅,找來了徐庶,兩人在幾十個車下虎士的保護之下,策馬離開吳縣。
吳縣東城的郊外,不過五里之地,有一個小山峰,山峰之下是一個小湖泊,山清水秀,景色秀麗,山峰之上一馬平川,是一片大平原,其中平原之上,樹木成排之下,嶄新的房屋成片連著。
這片房屋或高或低,周圍有圍牆,佔地過百畝以上,正面朱漆大門口,左右兩個石獅子,中間一塊銀鉤鐵筆的上書——江東書院!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
孫權和徐庶策馬而來,才走到書院的門口,還沒有進入書院,就已經聽到了書院之中,莘莘學子們,一陣陣朗朗的讀書聲。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江東書院的大門口,徐庶一襲長袍,翻身下馬,抬頭,凝視著江東書院的這個牌匾兩側,有兩句話,他不由自主的低聲讀了出來。
“元直,怎麼樣,這幅對聯還算合乎情景吧!”孫權也跳下馬,一臉的自豪的道:“這可是我親自提上去的。”
“這兩句詩言倒是對仗的很工整,而且也合乎書院的意境,更包含著一股大氣魄,不過仲謀,什麼對聯啊?”徐庶疑惑的問道。
“啊!”
孫權愣了,他忘記了,好像這是時代,並沒有對聯這個說法。
對聯又叫楹聯,這個傳統文學應該來五代後蜀主孟昶,在東漢末年這個年代,應該是沒有這種文學的流傳。
“元直,你不覺得這兩句詞對的很工整,相對,關聯!”孫權大了一個哈哈,混亂的撤過去了。
“這倒是沒錯,就對聯也對!”徐庶凝視著兩個對聯,沉吟的片刻,才點了點頭。
“來,隨我進去,我可是按照大學格局來的佈置來建立這所江東書院的,佈局絕對大氣。”孫權把車下虎士的護衛和兩人的馬匹都留在外面,拉著徐庶走了進去,驕傲的道。
“大學?是太學吧!”徐庶聞言,有又糊塗了,道。
“哦,對,是太學!”孫權很想說,其實是後世的大學。
學院之內很整潔,樹木成蔭,房舍分割,有教學區,有住宿區,有食堂……孫權為了佈置這所學院,花費的不少財力和精力。
“權公子,你來了。”如今的江東書院的祭酒,吳郡前太守,盛憲的神色看起來比以前更加的精神了。
這所江東書院簡直是換髮了他第二春的生命,讓他投入百分之一百的精力,對於孫權,他更是感激,江東書院有今天的規模,離不開孫權的鼎力支援。
畢竟這個年代,能有幾百個讀書人在一起讀書,情況太少的,這讓他很滿足。
“盛祭酒,我給你介紹。”孫權微笑的介紹道:“這是蔡中郎的學生,徐庶,字元直。”
“學生徐庶,拜見盛祭酒,家師常常懷念當初與盛祭酒煮酒論音的日子。”徐庶恭敬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