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奇笑呵呵地請方一揚先坐回了原位,又給了在座其他學生幾分鐘的時間答題。
等時間到了之後,他又笑眯眯地問大家有多少人做出來了。
不過他雖然問了,可並沒有讓大家舉手示意,而是告訴大家現在心裡有數就可以了。
等到全部訓練都結束以後再告訴他。
說完這些之後,他又笑著讓方一揚回到講臺,解釋自己的答題思路。
方一揚聽到之後絲毫不怵,立刻便侃侃而談起來。
他有這個自信,他覺得自己做的就是對的。
也許是這份自信感染到了在座的考生,很多人都從剛剛沒做出來的失落中回過神來。
然後,在方一揚一板一眼的仔細剖析中恍然大悟,不斷髮出驚歎的聲音。
原來這題是要這麼考慮。
怪不得要用那個定理公式。
方一揚全程坦然自若,他講完之後,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對於這麼一個強者,大家還是非常敬重的。
蕭然自然也鼓起了掌,因為方一揚的解法和他的雖不盡相同,但也算是給他展示了另一個變種的解題思路。
所以,值得這份掌聲。
不過,在鼓掌的過程中,蕭然發現旁邊的素素還是有點狀況。
只見她一邊觀察黑板上的答案,一邊對照自己的答案,眉頭還是沒有舒展開來。
見此,蕭然定睛一看,這才發現素素的解題思路竟然和方一揚的一模一樣。
只是在最後關鍵的一步上遇到了坎。
那一步需要運用一個構造引理,而那個引理有點偏,還需要自己證明。
看來,素素是這一步沒弄懂呀。
但這也怪不得素素,因為方一揚那幾步簡寫了,省略了一些證明步驟。
雖然無傷大雅,可對不熟悉的人來說,理解起來卻有些費勁了。
看到素素犯愁的樣子,蕭然本想直接幫她點明解釋一下。
可話到嘴邊,他突然又改變了注意。
於是,下一秒,他高舉起了右手,笑呵呵地向講臺的方一揚問道:
“方同學,你能再給我講一下最後那個構造引理的證明嗎?”
“那個引理證明,我剛剛沒聽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