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召來諸位將領,告訴眾人張獻忠可能被清軍狙殺,眾人得到這個訊息,都是一臉的震驚,
眾人並不陌生張獻忠,這個和大明打了多年的悍將,就這麼悄無聲息死去,還是死於清軍狙殺,這多多少少諷刺。
聆敬陽問眾人,建奴怎麼突然有扶桑步槍,眾人七嘴八舌,有說建奴和扶桑人聯手,也有人說建奴可能有更厲害的武器,這麼多人只有萬里雲說得比較靠譜。
他認為扶桑人登陸高麗半島,不管取得多大勝利,總會有步槍散落在外,這些散落在外的步槍流落到建奴手中,而建奴對火器重視程度,世人皆知。
或許建奴成功仿造步槍,他前面說的聆敬陽認同,後面說的就是瞎扯淡,這種手動步槍沒有完整的上下游企業,諸如鋼鐵,器械等,沒有半點可能性仿造。
他傾向於清軍從各種渠道獲得這種武器,率先在關內戰場上使用,竟取得奇效,一槍擊斃張獻忠,聆敬陽決定以牙還牙,給清軍更狠反擊。
他讓高鼎部進行戰前斥候行動,高鼎再一次被重用後,改掉以往冒失習慣,做足功課,再讓部將去偵探情報,
當天夜裡,高鼎部數十個斥候試圖穿越清軍佔領區,穿越時不是被清軍殺死,就是俘虜,第二天天亮後只有三人回來,其他人全部折損,沒有獲取到任何情報。
高鼎紅著臉和聆敬陽彙報,聆
敬陽也沒有想到,清軍防守可以做到滴水不漏,看來這一次要盡全力和清軍作戰,才有取勝希望。
他再三下令部隊加強防守,莫要被清軍拔營,各部兵馬加強戒備。
就在當天夜裡,博洛令吳三桂突襲明軍軍營。
吳三桂領兩萬綠營兵,分兩路向著金聲和聆敬陽軍營發起偷襲,金聲部四十座軍營被連根拔起,金聲被迫撤走。;另一路偷襲部隊突襲聆敬陽部軍營,卻像踢在鋼板上,不僅沒有拔掉明軍任何一座軍營,還被明軍將士折斷突襲部隊。
雖然這一路清軍被擊敗,可清軍偷襲取得較大勝利,幾乎擊潰金聲部全軍,反倒是偷襲聆敬陽部清軍八千兵馬,死傷過半被迫撤回來。
吳三桂回去和博洛覆命,博洛大喜,獎賞吳三桂,他對吳三桂沒有突襲成功的明軍很感興趣,認為這支明軍訓練有素,是時候讓白巴牙喇登場,狙殺明軍將領。
和聆敬陽組建步槍排類似,多爾袞見識到扶桑步槍威力後,透過各種渠道,哪怕是用黃金,也要搞來步槍,各方努力下,終於獲得一批扶桑步槍和子彈。
多爾袞獲得的步槍和子彈比聆敬陽多了去,他從清軍精銳白巴牙喇中挑選百人,日夜操練步槍,經過數十天訓練,這些白巴牙喇槍法很有準頭。
多爾袞為了實驗這支部隊成色,特意給南下大軍配備五十裝備步槍的白巴牙喇,在戰鬥中狙殺敵人將領,白巴牙喇投入到戰鬥嗎,沒有好的機會狙殺大西軍和大順軍將領,狙殺小兵又捨不得子彈。
直到五天前,張獻忠率領部隊斥候,被白巴牙喇發現,於是二十杆步槍密集開火,其中一顆子彈擊中張獻忠,將張獻忠擊斃。
張獻忠突然戰死,大西軍陷入到恐慌,內部幾乎分裂,好在孫可望,李定國等張獻忠義子,半個月前從寧武關回到襄陽府,在這關鍵時刻,四個義子站出來穩定大局,將試圖分裂大西軍的官員處死,四人迅速穩定大西軍,同時恢復本性,繼續抗擊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