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遠其實也很矛盾,他一方面確實認為聆敬陽一手撐起崇禎朝廷,可他另一方面又覺得聆敬陽就是漢賊曹操。
他鼓起勇氣,哪怕今晚被聆敬陽砍腦袋,也要說出心裡話。
“都督重建大明,為什麼不讓朝廷重建六部?”
聆敬陽聽他這句話,突然想到自己在權術方面很幼稚,其實在重新豎起大明軍旗後,應該組建名義上的六部。
怪不得姜瓖大方地把朱由檢給他,他當時還以為姜瓖就是袁紹,沒有政治頭腦,現在看來是他自己幼稚。
他和周遠道:“不要說六部,就說朝廷生存環境惡劣,你不會不知道?”
崇禎朝廷被大順軍,清軍,弘光朝廷包圍,周遠也認識到這點,這也是周遠矛盾之處,他和聆敬陽搖搖頭,說道:“我大明沒有都督,或許可以擊敗建奴和大順,可要是有都督在,就算擊敗建奴和大順軍,這天以後就不姓朱了。”
“周遠,你也是讀書人,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
“大人,我曉得你要說的那句話。”
“哦,哪句話?”
周遠很自負說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周遠代表這個時期人思想,聆敬陽覺得這個年代讀書人,大多是空有愛國之心,卻沒有半點實踐能力。
就像周遠說起來大義凜然,可事實上卻是沒有任何作用。
他不說怎麼擊敗清軍,不說擊敗大順軍,也不說弘光朝廷和崇禎朝廷正統之爭,更是目光短淺,他們不去想,或者也不會去想,把他聆敬陽轟走,崇禎朝廷幾乎是不設防的朝廷,任何勢力都可以輕易滅掉朝廷。
“周遠,你知道什麼是空談誤國嗎?”
“我等以死報君王。”
聆敬陽再也氣不過,飛起一腳把周遠踹出去,罵道:“來人啊,給他一副鎧甲,讓他和鐵拳軍團上城牆。”
一個親兵給周遠端來一副把總鎧甲,周遠在眾目睽睽之下,硬著頭皮把鎧甲穿戴好,還給他一杆長槍,聆敬陽讓親兵把他帶到城牆駐守。
本想在官員中找到一個好謀士,現在看來大多是廢物,不過讓他們回去後,或許以後會有少數人會選擇跟著他。
聆敬陽有些懷念在一成的五軍都督府,那裡至少還有一群腦子靈活的部下,希望王牧能把他們都帶來,他決定在城內繼續等待王牧的到來。
王牧此時正在回翼城路上,可叛軍比他速度更快,有一支騎兵從太原府奔襲翼城,這支部隊沒有從沁州去平陽府,而是從張羅輔駐守的汾州趕往翼城。
這支部隊速度很快,領軍者是姜瓖弟弟姜瑄,他率領一千精銳騎兵快速衝向翼城,一路上過關斬將,少部分平陽府守軍試圖在道路上阻擋太原兵前進,都被輕易殲滅。
等王牧趕到翼城,這裡已是嚴陣以待,城內旌旗密佈,王牧遠遠一看,城牆上有大明軍旗,還有姜字旗,牛字旗,張字旗等數面軍旗。
看來城內已經變幻大王旗,王牧恨自己沒有及時趕來,聆敬陽在城內的勢力基本上被連根拔起。
此時在城內一座最輝煌建築物裡,朱由檢端坐在大廳最中央,下面是姜瑄,牛光天等文武官員,在他們往下是一群全副武裝計程車兵。
一天前,姜瑄部隊突襲翼城,在城外駐防的中央軍團試圖抵抗,姜瑄來到軍營外,在陣地前招降牛光天。
牛光天見姜瑄部隊都是精銳騎兵,麾下部隊沒有獲勝可能性,姜瑄又說他們來翼城勤王,是接到陛下詔書,消滅國賊聆敬陽。
不僅如此,預備軍團張羅輔部也即將趕來翼城,牛光天不忍心背叛聆敬陽,可面對姜瑄騎兵,還有數萬預備軍團士兵,他還是投降,帶著部隊重新成為姜瑄部將。
中央軍團臨陣倒戈,城內的城防軍人數不多,也就六百餘人,此時軍心大亂,散去大半,城內百姓也被驚嚇的四散奔走。
王堡想組織城防軍守城,可大部分守軍都往城外奔去,已沒有可能組織城防軍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