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去要去的地方一路上水資源會比較充足,所以也不用擔心農場的事。
路上最大的困難,除了安全性外,就是水資源方面的問題了。
每次出去後,到達一個相對安全點,水資源充足的地方休整,都是一種基本操作,也是消解緊張的情緒,同時消除路上的疲勞。
唐明,還有阮世傑妻子他們也行動了起來,當然都是在戰士的護送下。
唐明帶著他老婆一起去湖裡捕魚,阮世傑妻子去野外找青蛙、泥鰍等生物,他們要將魚塘,鴨舍整個生態弄起來。
還有養豬場和養雞場等,這些設施已經變的很大,是原來的三倍以上,但具體的規模擴充套件卻不可能直接這麼來。
這方面,王燕比較內行,主要是計算糧食和飼料的具體供給情況,然後項楊繼續去購買一些豬,擴大養殖規模。
當然,不是成年豬,而是豬仔。
至於雞就不用了,直接孵化,這個成長速度是很快的。
像養殖的豬,以後也不用再買,現在設施才解鎖不久,不得不購買些而已。
這邊的豬也不是那種採用工業飼料的速成品,養殖都要一年以上。
真正的成年豬,仍然只有當初西部森林城裡搞來的那些,基本都做了種豬使用。
現在神龍城到了鎮級,人口規模達到了三百人,農場更是五十畝地,而現在,加上非人口限制裡的人口,也才一百多。
在主大陸,短期內是沒辦法得到足夠人口的。
新城市都是慢慢增加人口,除非運氣比較好,通常需要經歷一年半載的,才有可能補滿。
項楊也並不急,因為城市規模到了這種程度,人口帶來的能源塊好處也在降低,特意為了人口浪費能源不值得。
當然,去新手大陸找人也是沒必要的。
已經過去了這麼久,能活下來的人大多進入了城市,還留在野外的人,不是說沒有,但絕對是稀有物種了。
所以,現在去新手大陸是找不到人的,而新手大陸沒什麼資源,除非運氣比較好,遇到一次機遇,去了也是浪費時間。
因為目前人口不多,剩餘的糧食就會比較多了。
所以,一合計,他們決定將養豬和養雞的規模擴到最大。
同時繼續多種植幾畝野番薯,這樣不僅可以用番薯葉藤解決部分飼料問題,還可以將野番薯賣掉一些,給有食品加工廠的城市,製作成粉絲等產品。
雖然野番薯比一般番薯要小很多,產量也低不少,畢竟那種大番薯一個就頂的上不少個野番薯了,產量是不能跟那些大個番薯比的。
但功能差不多,製作粉絲當然也沒問題。
當然,野番薯的營養更豐富,風味也更好。
藤蔓更是比一般番薯品種更加繁盛,營養也更好,作為飼料可說相當的好。
粉絲粉皮等,在廢土世界也是很常見的食物。
加上得到的飼料,也不會比種植水稻差,只是會難賣些。
這樣,狩獵的壓力卻會緩解很多。
其實所謂的野番薯,也多半是經過人類培育過的品種,這個從口感上還是能分辨的,不是培育過的品種,口感不會那麼好。
項楊覺得是因為產量低,才被放棄的,但番薯這個物種的生存能力,使得在野外生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