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速觸發剎那,Flandre沒有猶豫,普攻接Q瞬秒佐伊。超高的爆發讓人有些發暈。
“Flandre!”
青鋼影姍姍來遲,阻攔了一陣,閃現過牆延緩深海衝擊,往中國隊家裡跑。
打到這裡,結局已定。
門牙塔前,佐伊的超遠飛星打在ez身上,只打掉了2格半血。
“哈哈。”澤元樂了。
30分11秒,中國隊這邊四人對峙五人,還能掌控消耗主動權,然後,小虎單帶施壓,發現青鋼影出現在視野裡,Flandre後E位移開大開團留人。隔著800碼,突如其來的一波進場,擊碎韓國隊無謂的掙扎。
“2個BO1,雙殺韓國最強天團!”
“跟前面那局很像。”
北美解說也在評述著對局,“只要遊戲節奏被中國隊掌控,他們終結比賽的效率非常高。”
兩小局。
中期經濟領先都過了3K。
要知道。
賽區第一梯隊的隊伍,也只有打那些技戰術不那麼優秀的隊,才能很快打出垃圾時間。
畢竟,如果不是優勢很大,大家更願意一步步蠶食對方的反抗籌碼,直到對手失去騰挪空間,指揮決策沒了主意。
翻看經濟曲線圖也知道,像這種靠對線期爭取優勢的對局,比賽中並不少見,而大部分隊伍靠對線博弈拿到優勢,它那個增速都是比較快的,會在圖示上形成上坡的波段,但一般,他們還有一個增速變緩落下去的平滑波段,直到對手失去反抗,基地被推平形成再上升的終結波段。
圖示可以很直觀的分析隊伍側重。
只看經濟曲線,也能知道這局的轉折點在什麼時間,還能利用波段分析增速變化,如:哪一部分是正常上升期,哪一部分突然變快。
套用這種方式來解讀運營決策,圈內人很容易發現,只要中國隊的上升勢頭強勁一點,他們滑下來的幅度會很陡,圖示大致形成M形狀。即:上升期短且曲折,波峰幅度大,容易出現深V(平穩期向下俯衝,鎖定勝勢時激烈向上攀升)。
而經典的運營局,圖示大概形成爬坡狀,即:增長期很長,鎖定勝勢時,增速不會劇烈變化,幾乎沒有波峰。
“這種博弈思路,偏激進,執行方面看重機會主義,不過,中國隊抓機會的能力確實強,這2局,只要是大規模團,韓國隊總在吃虧。他們打團……配合方面的瑕疵有些明顯。”
北美解說狠上嘴臉,批評韓國隊。
比賽贏不了,嘴上不能輸,哪怕北美隊的團戰配合……對吧。
當然。
解說怎麼想,跟觀眾無關。
後臺。
扣馬教練盯著轉播螢幕,心裡湧出一股疲憊。不誇張的說,他找不出這支中國隊的短板。是,中路對線贏了小虎,捍衛了第一中單的榮耀,但人家玩的吸血鬼,人家也沒想要主動權!
而且,扣馬自覺輸掉第一局的關鍵因素不是Score節奏拉胯,而是配合方面有太多小問題。
看看這局對線期吧。
中國隊知道小虎會受苦,也能靠這種方式鎖住中線。並且,小明能找機會遊走策應中野,加強中路防線。這之後,他們能根據己方換血情況,輕鬆設計防禦和進攻重點。
而中下啞火,烏茲拖延秀,就是這種設計的產物。哪怕ez速死,中一塔也沒了,因為中國隊轉線轉的太快了……
回老家之後,根本沒歇過,隨禮就隨了2個多月稿費……前2年疫情原地過年,現在都趕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