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越來越這麼覺得。
當然,他是教練。
當務之急就是要溝通,更深入的談話,問題暴露,那就解決問題,而非放任。
秦明拿出了一定的姿態,回到基地後,他讓隊員們自由rank,獨獨叫上小狗去了辦公室。
“坐吧。”
秦明表現的很淡定,哪怕他有些生氣小狗的表面文章。
從rank記錄來看,他完成了指標,但也只是完成了指標,如果真的發自內心的接受,不該是今天這個表現。
“我找你來……”
“我的問題。”
沒等秦明表述,小狗已經低頭。
秦明不知道的是,他花了一個春季賽和MSI這樣的大舞臺證明了“不一定要靠下路贏遊戲”的體系梳理和那些下單的特訓,比他想象的有用。
19年,靠下路c太有壓力,版本強行逼著RNG嘗試過上路補足輸出,下路退居二線,那個夏天,狼行使用的最多的就是劍魔、鱷魚、吸血鬼,甚至總決賽,小狗罕見的拿出奎恩配合青鋼影分帶。
他能變,前提是變得有效果。
OMG那套沒效果,很差勁,經常輸,所以他不願意聽。
窗外是城市的霓虹燈。
秦明笑了。
白熾燈打在小狗的背上,拉出好長的一道影子。
他不再是沒有核心地位,就認為不合理的他。
他不再是要求全隊保障他一個人的輸出環境,拉滿傷害,還覺得很對的他,把隊友的犧牲當成理所當然。
他能接受讓步,犧牲自己的一點遊戲體驗,跟其他一起犧牲的隊員一般,組成更合理的鐵幕。
他從一個需要隊伍拉著打,變成了拖在隊伍後方保證重量——有人小時候見過板車嗎?
上坡的時候,前頭牽拉,有人在後面推,下坡的時候,壓低著輪胎拖在地上,推的那個人坐在後方,成為人力剎車,隨時調節。
他本可以服輸、服“老”,但他傲。
這股傲成全了他,你就得接受其中不那麼好的部分。
“我沒打好,這個英雄比我想象的有操作空間。我沒理解你的工作,教練。”
小狗這麼說,秦明反倒開口安慰:“夏季賽才剛開始,我們還有時間。當然,這不是一個新英雄熟練度的事,而是關乎到我BP的方便,別人有的我要有,別人沒有的我同樣拿得出手,我們可以不玩,但一定得會,懂嗎,別讓它成為我們的漏洞。”
這是一個很未來的話題,小狗聽得似懂非懂,只是今天這局比賽,讓他看到了霞有一擊定乾坤的作用,這讓他能夠接受它的手短和身位的危險。
再說了。
他們一直在贏,都是別人在學習他們,這讓秦明的身影格外的高大上。
如果以前能有讓他有依賴感的教練就好了。
小狗這麼想著,暗暗思索得認真練習,儘快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