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天朝》勾起的不光是對美食的垂涎,還有流淚的衝動。
……
作為光輝影視的總經理,《舌尖上的天朝》熱播之後,何玲自然也是收到了無數的採訪邀請,本著影視公司需要和媒體處好關係的原則,何玲一併接受了一批記者的採訪。
“何總,這幾天,貴公司出品的《舌尖上的天朝》到處刷屏,點選率創造了新的記錄,在你看來,這部紀錄片為什麼能夠成功呢?”。
“這個原因其實比較多,比如說,與傳統的美食節目不同,《舌尖上的天朝》在地域上採取了大範圍的跳動,並且不以菜系進行劃分,反而每集都有自己的主人公。
就像是70多歲的吉林魚把頭、賣黃饃饃的陝北老漢、陪外婆製作年糕的慈城小姑娘。
《舌尖上的天朝》對食物樸素細膩的描述,對人和食材的關係的微妙理解,也使得本片不僅僅是一部表現美食的紀錄片”,何玲簡單的介紹了一部分紀錄片成功的原因。
其實,在何玲心中,她也是沒有想到《舌尖上的天朝》會這麼火爆。
雖然在江輝的直接要求下,光輝影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拍攝這部紀錄片,大家也都知道這部片子比以前的國產片都要強一些,但是大部分人眼中也就以為它只是強一些。
但是,現在來看,這完全就是原子彈和手榴彈的差別,哪裡是強一些啊。
“這是一部講述美食的節目,但是從網友們的評價來看,似乎有一些對吃不感興趣的觀眾也吸引進來了,請問這和你們的預測是相符合的嗎?”
“《舌尖上的天朝》遠不止是一部吃貨聖經,而觀看《舌尖上的天朝》也不應該只是吃貨的狂歡。
做紀錄片,文化的東西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光講吃,不就跟美食欄目一樣了?
這個片子是帶著對食物的敬意來做的,希望觀眾能從天朝人對美食的熱愛中,品讀到天朝人對生活的熱愛。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我們的目的已經達成了。
就像是有些網民說的:看了這片子,愛上了別人的家鄉;皆因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是片中食物的享有者,所以就有了一種在場的感覺;一部紀錄片,讓我們嚐遍了生活的百味”,何玲很是嫻熟的回答了記者的問題。
對於做了幾年的老總的何玲來說,記者採訪那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再加上自己公司本身就是娛樂行業,對於怎麼應付記者,自然是手到擒來。(
。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