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雲作為江輝的秘書,基本上都是一直隨身帶一本筆記本和筆的,江輝經常會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安排,要是不記下來的話,很容易就給忘記了。
要是哪天江輝想起來的時候後,才發現是廖雲忘記記錄導致事情沒有辦好的話,估計就不會覺得現在的秘書有那麼好用了。
作為光輝集團一把手的秘書,位高可能不能算,但是權重那是絕對的。
更重要的是這絕對是一個前途無量的職位,不知道有多少人盯著這個位置呢。
廖雲自然不會允許自己犯錯誤。
“我說江大老闆,你這東一出西一出的,光輝集團的業務已經夠雜的了,你還要進軍酒店行業啊,我們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啊,就去哪兒,主營的也是網路銷售業務而已,並且面向的還是中端市場”,楊豔說道。
楊豔的這個疑問,其實光輝集團乃至其他留意光輝集團發展的人都有這個疑問。
縱觀光輝集團的發展歷程,前期還是比較明確的以網際網路為核心拓展各方面的業務,滿滿的,影視、玩具、無人機、手機、汽車……
啥都來一下,大家還真搞不明白江輝的想法了。
“這年頭,什麼掙錢就做什麼,不是很正常嗎。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啊”,江輝說道。
狄更斯的《雙城記》第一句第一段是這樣的: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江輝一直覺得很有道理。
2008年,可是說是一個承前啟後的年份。國際經濟結束了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開始進入一個動盪的年代。
但是從十年後往這個年代看的話,又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年代。
很難說2008年是怎樣一個年份。
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肖申克的救贖》當中,Andy說,“ I guess&nes don&nple civing or get busy dying。”
誠然,世人確實如此。同樣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失去了一半,有的人看到的確實還剩下一半。
希望與絕望,往往共存在一起。
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子會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也是危機危機,危險和機遇共存。
每個時代都大同小異。有勇氣,有眼光的人自然會有所收穫。
因此,在他們眼裡這就是最好的時代。保守,固步自封的人只能活在自己小小的圈子裡,對他們而言,就只能慨嘆一句“生不逢時”了。
“這確實是一個多變的年代,有時候我都覺得看不清楚世界的發展了。特別是在歐洲的這半年,這裡作為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一個區域,有些地方很先進,有些地方又很保守,感覺和世界潮流格格不入”,楊豔說道。
歐洲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強國,有許多非常優秀的企業,大家耳熟能詳的德國的各大企業就不用說了。
像是在瑞典等地,也一樣有許多在細分領域獨領風騷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