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打在手上,不直接動作明顯推人和拉人,手如果看起來只是“搭”在對方進攻球員身上,裁判完全不會管。
可以說肉搏才是王道。
直到2005年禁止上手防守之後,一群得分手如脫韁的野馬一樣狂飆的原因,科比才能夠拿到81這樣的高分。
不然的話,你比賽中想要上50,都十分困難。
當然,這也是時代在進步,在進攻成為主流,那種動作大、對抗強,90年代壞孩子軍團以惡犯為主的防守時代早就被淹沒在歷史潮流裡,人們的記憶當中了。
可以說,聯盟出現庫裡這種三分逆天的控衛,就是適應時代而生的,否則的話,根本沒有現在的榮譽和成就。
還有一個的原因就是,觀眾喜歡看精彩、觀賞性強的比賽,如果都是哪種沉悶的磨陣地戰,然後長時間打鐵,觀眾自然不樂意看,可以說,市場會改變了NBA。
所以說,系統這幾個技能,除了殘缺的命運三分球之外,其餘的技能和BUFF,看上去還不錯,其實都很雞肋,甚至有些是在拖後腿的。
…………
八月,是在NBA與CBA休賽的時間,李才也放下了關於籃球的事情,準備著今年的圍棋“希望杯”。
因為應氏杯要等到16年才有,而春蘭杯明年才決出冠軍,而BC信用卡杯又在去年停辦了,可以說只剩下亞洲盃、LG杯與三星杯了。
幸好,這一屆比賽進行了改組,為了擴大圍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增加了對歐美國家的比賽,甚至還分成了國際組與女子組。
而進行了商議之後,原本李才一個人拿的五千萬獎金,變成了總獎金,李才還是守擂者,十番棋贏了只能夠獲得四千萬了,分出一千萬給國際組與女子組作為獎金。
畢竟,在外國人眼中,如果單純是為了興趣愛好下圍棋的話,圍棋實力發展有限,而作為職業棋手來說,能夠有獎金刺激,自然而然會有人會自己去努力拼搏。
當然,對於本國選手拿到世界冠軍的獎勵還是不變,只不過這筆錢由李才出了。因為在今年又只有一個華國棋手獲得了世界冠軍,雖然今年只有三個世界冠軍,所以幾百萬對於李才來說還是小意思。
而這一次挑戰李才的,居然又是李世石。
要知道,棋手過了三十歲,計算能力遠比不上以前年輕的時候,甚至體力方面都會不行,容易出昏招,只不過在對局經驗上豐富,或者是圍棋境界上高。
李才雖然討厭李世石,覺得他沒什麼棋品,但從實力上來說,李世石真的是一個頑強的棋手,經歷了這麼多挫折還是能夠保持不錯的圍棋狀態。
最近幾年,兩人之間的對局數量銳減,甚至可以說是沒有,這和七八年前,兩人頻繁在世界大賽中相遇,每年都要交手多次的情況形成強烈反差。
不僅如此,兩人之間的交手好像也不再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媒體在報道他們倆的比賽,有時甚至還充滿一股濃濃的懷舊情懷。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在不知不覺中,李世石也步入中年,三十多了,可以說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而李才跨行比賽,每年只有在“希望杯”中才能看到他下棋的情景。
很多記者回想起兩人當年的競爭,回憶曾經的崢嶸歲月。李才從小孩變成了大人了,而李世石也老了,成為中年快要退出圍棋頂級棋手的行列了,不得不說,時間真的是過的快呀!
所以兩人的對局不再是棋迷追逐的中心,不再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少了以前那種劍拔弩張的氣氛,更多的是帶點懷舊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