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永平七年(64年),漢明帝夜夢神人自西而來,遣大臣蔡愔、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
永平八年,蔡愔、秦景於西藏布達拉宮,得遇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懇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原弘法佈教。
(注:漢末三國世界是由神話傳說世界演變而來,與現實地球相似,但又有些差異!
這是天圓地方的世界!
西之極是喜馬拉雅山、崑崙山與天山,東之極為蓬萊、方丈、瀛洲!
北至北海,南至朱崖!
這裡沒有印度,沒有歐美!
將原印度挪至青藏高原,將原印度佛教與西藏密宗合併!)
永平十年,二位高僧與使者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為白馬寺。
攝摩騰與竺法蘭在白馬寺中修行,花費數十年時間融匯中原各家學說,整理佛門經典,翻譯成文。
自譯出第一本佛經《佛說四十二章經》之後,攝摩騰與竺法蘭開始收錄弟子,傳授佛法。
只是當時因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儒家觀念深入人心,而要拜入佛門卻需剃度出家,這就導致了弟子難收的局面。
攝摩騰與竺法慶只得入鄉隨俗,允許門下弟子帶髮修行。
又是數十年之後,攝摩騰與竺法慶於白馬寺中先後教出三名驚才絕豔的弟子,外派出去開枝散葉。
天僧於長安建立了淨念禪院!
地尼在終南山開創了慈航靜齋!
而達摩則在嵩山建起少林寺!
張道陵百餘年時間裡,教導了三百弟子,攝摩騰與竺法慶兩人,在這一百二十年裡,所傳弟子自然也是不少。
而在天僧、地尼和達摩三人之外,最傑出的弟子便是摩訶葉與竺法慶這兩位了!
摩訶葉一身《六神訣》已經盡得攝摩騰精髓,竺法慶《十住大乘功》另出樞機,得竺法蘭稱讚“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密室之中,高大卻略顯精瘦的摩訶葉,與矮胖的竺法慶,同是跪坐在旁,聽著兩位師尊的吩咐,心中都是嘆息。
攝摩騰與竺法蘭兩人如今都已是一百五十餘歲,縱是功法再如何精妙,功力再如何精深,一身活力都已耗盡,距離油盡燈枯已是不遠了。
“出了這門,再要回來時,便是兩三個月之後了。”
“這一次,只怕就是見著師尊最後一面了。”
但為了弘揚佛門的大計,他們卻不能陪伴尊師最後一程,不得不漂泊在外!
怪只怪天命突然改易,若是按照原來的天命,他們仍有五年的時間,足以完成佈局了,又哪裡需要像現在這般倉促行險?
摩訶葉怒罵一聲:“這漢天子也太過不中用了!明明尚有五年天壽,偏是硬生生給折了!”
竺法慶卻是說道:“其實也怪不得漢天子無用,其中怕是讓道門那幫牛鼻子給動了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