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古代,死人是常見的事,不說戰陣之上,就說平時的鄉間,感染風寒會死人,破點皮會死人,宗族械鬥會死人,吃不飽飯更會餓死人,更別說嬰兒的恐怖死亡率,更是嚇死人。
所以,古代人早就習慣了不把命當回事,只要死的有價值,他們不介意主動赴死。
駱天明組建這支部隊,軍餉給的太高了,而且戰死的撫卹也非常誘人,連傷殘了都有足夠的補償,自然引的無數人爭先恐後。
願意參加的人數夠多,駱天明也就可以優中選優,只要實力夠強、又能服從命令的。
很快,一支僅有三千人的隊伍就拉起來了,並訓練成軍。
這支部隊不但士卒精悍,而且裝備精良,兵器、盔甲、馬匹、弓箭、糧草,全都是最好的。不用實戰,只看他們的賣相,就知道這支部隊很厲害。
皇帝和文臣也發現了這一點,不想讓這支特別精銳的部隊落入武將的手裡,急忙補了一道聖旨,給這支部隊專門給了個名號,叫做“玄武營”,並且專門派來一個監軍。
既然玄武營被皇帝收攏在手裡了,駱天明就更加不客氣了,又多要了一批馬甲,將整支部隊都打造成了重灌騎兵。
這個時候,蒙古人還沒有影子,他們的曼古歹戰術也沒影子,所以重甲騎兵依然有足夠的威懾力。
只是宋國本就缺馬,能馱著一身重甲和一個騎兵賓士的馬,更加稀少。
不得已,駱天明只好效仿現代坦克,將士卒身前的鐵甲加強,降低後面的,甚至以皮甲代替,此以來減輕整體重量。
馬甲也是如此,除了胸甲是一整塊鐵板之外,其他部位都以皮甲上綴鐵片為主。
這樣可以將盔甲的重量減輕三分之一還多,但防護力沒有降低多少,算是比較實惠的。
別看只減輕了三分之一,可三百斤的重量變成二百斤,對馬匹的負擔就輕太多了。
馱著三百斤的重物,馬匹連跑起來都難,即使跑起來了,也跑不多遠就累垮了。
但二百斤就不同了,足以發揮出騎兵的戰鬥力。
光有裝備還不行,駱天明還親自帶領玄武營訓練,手把手的傳授武技,嚴肅軍規,平時和他們談心、聊天、關心他們的生活。
古代人的思維比較簡單,駱天明作為楊延昭的獨子,能跟他們這些底層炮灰同吃同住,就已經讓他們很感動了,竟然還把他們當親兄弟一樣關懷,讓這些人都根部的掏心掏肺,願意為他效死。
雖然距離駱天明心中的強軍還有不少差距,可戰局已經容不得玄武營慢慢訓練了,駱天明只能帶著他們上了戰場。
為了不讓遼軍繞過城池襲擾後方,楊延昭只能帶領宋軍出城野戰。
這一戰,宋軍是正面和遼軍對抗,沒有什麼耍陰謀詭計的餘地,雙方只能硬碰硬。
宋軍以步兵為主,遼軍以騎兵為主;宋軍總兵力達到了二十萬,遼軍的十五萬兵力沒都在這,可也集中了十萬大軍。
雙方加起來超過三十萬的軍隊,在一片平原上展開了,當這是鋪天蓋地、無邊無沿,只是看著,就讓人腎上腺素激增。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