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南詔欲求歸順,李縉卻也沒有表露出什麼激動神色。
環視大週週遭的外邦異族,往北有匈奴,往西有西胡諸部,西南方有吐蕃和六詔,往東則有高句麗、百濟、新羅,搭船度海再往東去,還可抵達東瀛。
別看大週週遭的外邦如此之多,可若是細數那些在戰爭中被大周同化和吞併了的民族和小國,卻比現在還多了許多。況且現存的這些外邦異族在大周建國的這百五十年間幾乎都與大周交鋒過,卻又毫無意外的為大周所折戟和臣服。
即是如今西胡和匈奴二國,又開始顯露出不服之意。但其依舊不敢直面大周之兵鋒。若非如此,在大周此刻這困於內政的情況下,此二國是不會只行試探之舉的,而是該直接興兵進犯了。所以,李縉對於一個小小的外邦欲求歸順,自然是毫無不吃驚的。
不過,在經歷了西胡和匈奴的試探舉動之後,李縉對於這些外邦異族就好感全失了,所以,對於南詔使者此回來遞交國書,歸順大周的行為,李縉並不感冒。
只見李縉輕蔑的對著武孤菱說道:“就尋求倚靠而言,這些外邦還真是有些手段。知道什麼叫泰山可倚。”
武孤菱一聽李縉這般語氣,就知道李縉在想什麼。只見武孤菱輕嘆一聲,卻也不知道該如何向李縉去陳述這件事背後所牽涉的龐大利益。情況若是真的如李縉所說,南詔只是單純的來尋求倚靠的就好了。
想到這裡,武孤菱放下了手中的碗筷,無奈的對著李縉說道:“陛下以為,若是西胡和匈奴二國,此刻向我大周宣戰,我大周該應戰否?”
聽見武孤菱這般詢問,李縉暗道,這不是廢話嗎……
便也沒好氣的回了一句。“不服王化則可戮之,若是這兩國敢來犯境,朕自會集舉國之兵,將其誅滅!!”
得到李縉那肯定的回答和不滿的語氣,武孤菱卻接著問道:“若是在匈奴和西胡之外,再加上吐蕃和六詔之兵,陛下又當如何呢?”
這一下李縉卻沒法直接回答了,面對武孤菱突然丟擲的吐蕃和六詔,李縉卻陷入了疑惑之中,不是,這不是在說匈奴和西胡嗎?怎麼又扯上吐蕃和六詔了??
想了一回,李縉的回答仍舊十分堅定,“縱使如此,朕也絕不妥協,這些外邦若是真敢一齊來犯,正好,朕也能將他們一併收拾了!”
聽到李縉已然在哪裡嘴硬,武孤菱便繼續丟擲問題,“好,即便陛下可以聚兵於北境和西疆來抵禦外兵,那陛下又將如何應對來自高句麗、百濟、新羅和東瀛的威脅呢?”
武孤菱這一說完,李縉就完全陷入了疑惑,等會,咋回事啊?按武孤菱這般提問,搞得我大周下一秒,就會被這些周遭外邦給群起而攻之了似的,而且,這有何一個小國歸順我大周有何干系??
見李縉陷入了沉默,武孤菱這才重新拿起了碗筷說了一句,“這樣看來,陛下覺著我大周還能穩如泰山嗎?”
————
ps:新人新書,求票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