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世之言!
竟然又是立世之言!
王文公絕不會聽錯。
“未有行者,無以圖將來,未有死者,無以酬蒼生。”
此句遠比之前的“寧在雨中高歌死,不去寄人籬下活”更適合錄入儒經。
兩百餘年不曾出現的立世之言,一口氣竟然出現了兩句,而且還都出自一人之口。
他是以故大儒轉世嗎?
作為大宋朝對儒家精神最為推崇的人,王文公比任何人都明白立世之言存在的意義。
若輕易可以出現,又何必再被稱作立世之言?
而且只有第一次出現,才會被錄入儒經。
所以說,王文公可以肯定,鄭州所說的話,所表達的豪邁心胸,皆非違心之舉。
若違背本心,只為聲名遠揚,儒經自可看透,並不會主動錄入。
須知道,儒經可是上古大儒遺留下的唯一霸器,仙門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
可歷經百餘年,都無法摧毀儒經。
只能借仙門強力,讓儒道衰落,並喪失再度崛起的機會。
而這一次。
王文公卻是看錯了。
天穹七彩之虹消失不見,狂風怒號過的天空,一片澄澈,萬里無雲。
忽有樂聲傳來,席捲大宋朝三十二郡,一百三十八座城邦。
書聖,文聖,禮聖,樂聖,棋聖。
此五人化作虛像。
在碧藍天空下伴奏樂器。
或笛或蕭。
或撫琴或琵琶悠揚。
諸多聲音遮蓋黎民百姓的跪地吶喊。
整個大宋朝都變得一片祥和。
猶如重回儒道盛世。
那時的大宋朝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儒道精神貫徹始終。
大儒曾立功立言立信。
哪怕是仙門真人,也怕儒道功德。
只可惜,從儒家衰落以後,此一幕便再未出現過。
今日,王文公又見到了!
他不由淚流滿面,這才是他想要的大宋盛世,儒道盛世。
“聖人鳴奏,禮樂悠揚,這是功德之言?”
朝堂所有臣子俱堆擠在門框邊,抬頭張望天空有如千米巨人的五聖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