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粒子都會因為核心強大的引力和溫度而產生強相互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由於玻色子的大質量,所以弱衰變相對於強或電磁衰變,因弱相互作用導致中微子出現異變的可能性是比較低的。
畢竟相比較強相互作用的發生速度,一個自由中子透過弱相互作用衰變需要的時間約為十五分鐘。
拋開弱相互作用,剩下的可能性就只有引力作用了。
而和引力相關的東西,就沒有一個物理學家不感興趣的。
作為也是自然界中最普遍,也是最神秘的力,引力的大名哪怕是個小學生都聽說過。
但自從引力這個概念提出來後,除了空間會在引力場作用下彎曲、重力影響這些常見的宇宙想象外,人們並沒有觀察到任何有引力參與的細微活動。
這次觀察到的中微子損失質量的奇特現象,如果真的是引力導致的,那大抵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微觀層面上看到引力是如果作用在其他粒子身上和影響其他粒子的,研究價值自然不言而喻。
......
抱著好奇的心態的,在第二階段的資料還沒解析出來之前,韓元一遍又一遍的觀測著第一階段的剖析資料。
終於,在一副坍縮能譜影象中,他找到了新的發現。
那是一段並不怎麼起眼的能譜資料峰圖,但卻異常吻合他以前對超·引力子做的能譜資料峰。
至少吻合中間的一部分。
如果放到第一階段的所有能譜圖中,要找到這一段能譜資料,無異於海底撈針。
因為第一階段的能譜圖資料實在太多了,多到需要用‘萬’來作為單位形容。
而每一張能譜影象上,最少的都有數段能譜資料峰段,多的則有幾十段上百段都很正常。
要想在數以萬計的能譜影象中找到這小小的一段能譜資料峰段,要麼幸運女神睡在你床上,要麼就只能等小零小七後續的剖析了。
不過那需要漫長的時間。
......
這一發現,讓韓元很驚詫,也很驚喜。
中微子損失能量,似乎和用於超光速飛行技術的超·引力子關聯到一起了。
準確的來說,是因為超·引力子在坍縮過程中的出現,導致了中微子損失能量,轉變成新型中微子。
這一方向,讓韓元將以前對超·引力子做過的實驗資料都拖了出來,重新對比翻閱起來。
上半年的時候,因為超·引力子的出現,他迫切的想要從中研發出超光速飛行技術。
但後面僅僅是賣出了第一步,透過大型強粒子對撞機觀察到了超引力子後就遭遇到困難卡死了所有的研究。
原因是他無法精準的透過大型強粒子對撞機穩定的製造出超·引力子這種粒子。
哪怕是前一秒的對撞實驗中觀察到了超·引力子,後一次的實驗各種條件原封不動大機率也觀測不到超·引力子了。
同樣條件的能級對撞,有的可能會出現超引力子,有的不會,這一情況讓韓元很迷茫。
如果無法穩定的獲取到超引力子的話,接下來的所有實驗都無法進行。
畢竟無法穩定獲取的東西都就不具備什麼研究價值,更別提實用價值了。
韓元從來都沒有想過在參宿四的超新星爆發前的坍縮過程中會觀察到超·引力子這種粒子的出現,更沒有想到這種粒子還和中微子這種無慾無求的產生了聯絡。
這是相當不可思議的現象。
不過第一個發現過後,伴隨著而來的是巨大量的資料分析問題。
不是所有的坍縮能譜圖中都能找到和超引力子一樣的能譜資料峰段的。
出現的機率,從目前他翻閱過的能譜圖來說,可能還不到千分之一。
而第一階段的能譜影象,數量高達十幾萬張,如果單純的要靠他一個人的力量來尋找的話,得找到猴年馬月去。
但現在小零和小七根本就抽不出計算力和效能來,這兩人工智慧目前都在全力分析拍攝到的超新星爆發資料。
而且預計時間不會短,至少會在參宿四的超新星爆發殘留大幅度損失亮度前一直持續下去,時間大概接近十五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