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且最顯然易見的缺點就是這種電磁裝甲整合護盾是拼接起來的。
而它的拼接處,是整體防護效能最薄弱的地方。
其次是強磁偏轉場的缺陷。
這種強磁偏轉場能覆蓋在合金裝甲護盾的外面,提供相當優秀的偏轉效能,特別是對金屬子彈的。
但與此同時,避不可免的是,它的場域發生器,也得固定在合金裝甲護盾外面。
儘管他給場域發生器做了一定的保護,但在面對攻擊的時候,它往往是最先損壞的。
而場域發生器如果損壞,則會直接讓附近一大片區域的強磁偏轉場停機。
這是個相當大的缺陷,但目前來說,韓元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去解決。
他之前想著將電磁護盾和裝甲護盾結合起來就是想要解決這個問題。
畢竟電磁護盾能和合金裝甲護盾融合為一體的話,他就能將場域發生器設定在主裝甲內部了。
這樣一來,就不用擔心出現場域發生器被擊毀,而造成裝甲的防護能力大幅度降低的問題。
但很可惜的是,他沒有做到。所以目前依舊只能將場域發生器設定在合金裝甲護盾的外面。
除了這兩個大缺陷外,其他的一些缺陷也有不少。
比如能耗過大,無論是部署在合金裝甲外面的強磁偏轉場護盾,還是部署在夾層中的電磁護盾,對於電能的消耗,都極大。
如果按照各國武器專家的想法,想將這種東西部署到飛機坦克等裝甲上面的話,恐怕得在這些裝備上部署一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提供能源。
否則其他的方式,根本就供應不起強磁偏轉場和電磁護盾對電能的需求。
簡單的來說,如果按照一百平米的電磁裝甲整合護盾的面積來算,按照今天的測試防護,一小時消耗的電量,夠一個普通人家使用一年有餘了。
而一艘宇宙飛船或者宇宙戰有多大面積,防護起來需要多少能量,這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要提供如此龐大的能量,以他目前的科技來說,也只有可控核聚變這一種了。
其他的什麼裂變,太陽能,化學能之類的,那是想都不用想。
韓元挺慶幸自己將可控核聚變弄出來了,否則進入宇宙這種事情,根本就不是他目前可以進行的。
不過目前來看,進入外太空,深入宇宙對他來說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武器、防護、能源等這些關鍵問題他都解決了,剩下的一些事情中,大抵也就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比如氧迴圈、食物、飲水等之類的問題比較重要一點了。
........
將電磁裝甲整合護盾在試驗收集的資料中缺陷記錄下來後,韓元思索了一下,然後給這些缺陷從易到難派了個序,然後開始一個個的解決。
他需要抓緊時間,將電磁裝甲整合護盾完善。
儘管這東西在規劃中是給下次任務使用的,太陽系內的外太空探索任務有沒有這玩意影響不大。
但能多一點防護,韓元是不會介意的,畢竟自己的命最重要。
反正現在宇宙飛船的各項零件都還在生產中,組裝也還沒開始,他有足夠的時間來重新規劃外部的艦體和新增一部分的能量傳輸控制系統。
這對於擁有兩個人工智慧以及完善工業基地的他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而且能將電磁裝甲整合護盾應用到宇宙飛船上去的話,說不定他還有機會去更遙遠的地方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