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紅矮星的宜居帶離主星很近,那裡的行星很大的機率會被恆星的引力“鎖住”,導致行星的一面總是朝著恆星,另一面總是揹著恆星,就像月亮的一面始終揹著地球一樣。
這種情況會使行星兩個半球的氣候極其惡劣。
其次,由於恆星和行星離得非常近,而且紅矮星的耀斑會使行星處在x射線和紫外線的輻射之中,這對生命的發展和演化是非常不利的。
更關鍵的是,行星距離恆星太近,行星的大氣層還很有可能被耀斑等恆星活動剝蝕掉。
除此之外,紅矮星的壽命雖然非常長,但它們在形成的時候也要經歷很狂暴的過程,那時恆星的活動很劇烈,它周圍的行星倍受炙烤和侵擾,這樣的環境被認為很難儲存其上的水,沒有水,生命存在的希望就渺茫了。
儘管在銀河系中,紅矮星的數量佔據了恆星數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擁有更高存在生命的可能,但人類在尋找系外生命的時候,也幾乎很少將注意力放在紅矮星上過。
當然,這是對於目前各國的認知來說的。
而對於韓元來說,紅矮星附近是的確有可能誕生生命的。
在一顆紅矮星的附近,即便是行星執行被恆星的引力所鎖定,周圍的行星也並不是沒有辦法讓自己變得宜居的。
假如一顆行星的大氣中存在少許的二氧化碳,大氣中的熱量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持,它們還可以分散開去,從而環繞整個星球,形成一些溫差和適應的風暴,足夠交換物質了。
另外,加入一顆行星的質量足夠大,那麼在面對恆星的一面還有可能形成永久性的厚重雲層,這種雲層能反射很多恆星發出的光,從而使氣候變得涼爽一些。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行星有另外的一些辦法使自己變得“宜居”。
比如某些行星的大小和質量介於一到十個地球之間,有很厚的大氣層,其中50%是氫和氦。
而來自恆星的紫外線輻射和行星本身朝向恆星的某些運動有可能將這種行星的原始大氣層蒸發掉,只留下大氣層之下的岩石表面,這種星球就有可能演化成既有岩石表面又有豐富液態水的世界。
當然,這些東西並不足以證明紅矮星就能誕生生命,真正的證據來源於他腦海中的系統。
在之前,韓元得到了中級材料知識資訊,其中有一種生物材料,就是取自一個紅矮星系中某一顆行星上誕生的生物的皮。
那種材料具有相當高的耐高溫、耐腐蝕、極強的韌性、硬度等各種效能,從此可見紅矮星附近的確是可以誕生生命的。
所以在零號外太空望遠鏡升空後,在尋找系外生命的時候,韓元選定了三個目標。
其中距離地球最近的比鄰星系是肯定有的,另外兩個目標一個是距離太陽系十點七光年的格利澤1061星系,是一個紅矮星星系,它擁有三顆行星,兩顆位於宜居帶上。
另外一個則是極度類似於太陽系的恆星系,是距離地球二十四光年的西塔xj32恆星系,它擁有者同是一顆黃矮星的恆星西塔xj32,有著十三顆行星,其中有四顆處於宜居帶上。
本來韓元寄予厚望的是西塔xj32恆星系,畢竟從觀測資料上來說,它更適合生命的誕生。
但沒想到西塔xj32恆星系沒有找到相應的資訊資料,反而在格利澤1061紅矮星系發現了驚人的東西。
.......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