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十組多的磁流體發電裝置和順磁自旋發電裝置,發出的電就能抵的上一個三峽大壩。
而這樣的發電裝置,可想而知,其組裝也不容易,換做是他一個人來做的話,沒個一兩年的時間完不成。
不過好在大型3d列印工廠已經完成,這些工作可以都交給x1型工業機器人。
有了列印工廠作為後盾,就有足夠的機器人作為勞動力來代替他做這些事情,大大的節省了時間。
可以說在他組裝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時候,反應堆廠房內每天都有超過一千五百臺x1型工業機器人在一起工作。
這才能在三個月內完成整體的施工。
.......
當最後一組用於連線聚變堆和發電裝置的管道完成部署後,韓元正式宣告這座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完成組裝。
聞言,直播間的裡面歡呼一片。
【終於完成了啊。】
【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完成八萬三千個零件的組裝,我只能說主播也是個機器人,身體是鐵打的。】
【鐵打的恐怕都不行,金屬疲勞瞭解一下,兄弟。】
【下一步就是點火了吧?】
【見證奇蹟的時候就要來了。】
【要是點火的時候,反應堆炸了就是神劇了。】
【我呸,樓上你丫就不能盼著點好嗎?】
【你們說這座可控核聚變,如果全力發電的話,一年能發多少電出來?】
【一千億度?我記得三峽發電站停止發電前最後一年的發電量是一千一百多億度吧。】
【一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能抵得上一座三峽?別鬧,不可能的事情好嗎?三峽的裝機容量可是有兩千多萬千瓦的。】
【一千億度?你是不是太小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了?這可是被譽為終極能源的技術,再加個零都沒什麼問題。】
【一萬億?太誇張了,要知道去年我們國家用電也就十萬多億度而已,這麼說只要十個可控核聚變,就能供應整個國家的用電?有點扯淡。】
.......
直播間內議論紛紛,普通觀眾對於這座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一年能發多少度點出來很感興趣,討論不斷。
看這些議論的彈幕,韓元笑了笑,道:“這是一座大型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一共安裝了六十三組磁流體發電裝置和順磁自旋發電裝置。”
“而每一組磁流體發電裝置和順磁自旋發電裝置的發電功率差不多在兩千兆瓦左右,你們可以算一算這座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一年能發多少度電。”
聽到這個問題,直播間裡面的觀眾再度討論了起來。
【我知道,我知道,63*2000=250!】
【250度電,好傢伙,主播要罵娘了。】
&nw,也就是一億兩千六百萬度電,這發電量,有點低啊。】
&nw是兆瓦,兆瓦是無法和度電換算的好嗎?,一個是功的單位,一個是功率的單位。】
【一度電可以讓功率為1000瓦的電器工作一小時,也就是一千瓦時,可以看成千瓦時的,而兆瓦和千瓦之間的比列是1:1000,這麼算還是沒錯,只不過樓上還會忽略掉了發電功率這個東西。】
【麻蛋,就沒有懂行的計算一下嗎?這個核聚變一年到底的能發多少電?】
&nw,也就是十二萬六千mw的裝機容量,而三峽發電站的總裝機容量是兩萬兩千五百mw,五點六倍,好了,接下里的自己算!】
【嘶~,恐怖如斯!】
【5.6*一千億度,也就是近六千億度電?】
........
直播間裡面一片混亂,各種九漏魚都跑出來了。
相比較之下,各國的專家就淡定多了,在知道發電機組的發電效率以及裝機組數後,簡單的計算一下就得到了這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全年發電量。
不過資料計算出來後,所有人都被嚇了一跳。
如果按照這個主播說的資料,眼前的這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全力運轉的話,這六十三臺發電機組一年能發出超過六千億千瓦時的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