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加工的極限是微米級別, 而智慧程式可以輕鬆做到奈米級別,只要測量資料足夠精準,使用的裝置精密度足夠進行。
自動化程式,帶來的好處就是可以批次生產,只需要準備好需要的原料以及編寫好對應程式就行。
整個加工過程需要人工輔助的地方會減少很多,只有每一個段落的加工完成後,才需要人工進行檢查和後續處理。
.......
被送入光刻機中的石墨烯單晶晶圓開始了第一輪的光蝕,韓元在一邊等待著。
製造一塊完整的晶片需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以及漫長的時間,一塊晶片從定製開始,從晶圓蛻變到完整的晶片需要大概三個月的時間。
這還不包括後續的封裝等需要花費的更多的時間。
當然,在這邊,因為韓元使用人工智慧程式進行輔助,再加上電路圖的繪製、晶片的設計這些東西他早已經完成了的原因,時間能縮短到一大半。
儘管如此,晶圓的沉積、光刻膠塗覆、曝光、計算光刻、烘烤與顯影、刻蝕、計量和檢驗、離子注入、封裝晶片等步驟依舊需要花費大概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
這麼長的時間,如果是在現實中,是需要技術員守護在電腦前的,以防止在加工過程中出現什麼問題。
不過在模擬空間中,韓元不會一直守在這個房間裡面,小七會代替他。
整個過程中如果出現了什麼問題,或者晶片的段落加工完成後,小七會第一時間或提前透過呼叫器聯絡他的。
至於這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韓元早已經想好了要做什麼了。
......
在光刻實驗室中等待了一段時間,石墨烯單晶晶圓的第一次光蝕及顯影操作完成後,韓元取了一片一段加工完成的晶圓進行了檢查。
確認了加工完成的石墨烯晶圓在標準規範內後,他便離開了光刻實驗室。
剩下的工作,大部分都可以交給小七。他只需要在晶片的段落加工完成後過來進行檢測以及做後續處理就行了。
離開光刻實驗室,韓元來到了工作間。
從牆邊的木櫃中取出來一疊白紙後,他坐在桌前開始復刻繪製腦海中的圖紙。
直播間裡面的觀眾好奇的看著白紙上勾勒出來的線條,有些不解。
畢竟在大部分觀眾眼中,碳基晶片才是正事。
【主播你這又在弄什麼呢?】
【碳基晶片不管了嗎?】
【晶片還在加工,不需要人看著嗎?】
【可能是還有什麼圖紙沒畫完吧。】
【咦,怎麼感覺這個圖紙有點像機器人?】
【還真有點,主播想製造機器人嗎?】
【弄個機器人出來也不錯啊,像小七那種,簡直和人沒什麼區別。】
【機器人沒那麼好弄吧,不僅硬體要求極高,而且對軟體程式也要求極高,兩者缺一就都是智障。】
【智障這詞說的好,就像我家小愛一樣,讓它關個燈睡覺,它給冰箱電源斷了,大夏天的,結果第二天冰箱裡面東西都臭了。】
【小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