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是在水域中繁衍並長大,然後再出現在陸地的話,繞開衛星監控,的確是有可能的。
雖然各國的軍事衛星或者偵查衛星比韓元的偵查通訊衛星在監控清晰度上要高很多,但缺點也一樣。
無論是哪一種衛星,都看不到水裡面的情況,最多能做到對水面的監控而已。
雷達和無線訊號在接觸水面後,大部分是會被反彈的,並不會進入水裡,只有專用的聲吶或者雷達才能在水裡探測。
這樣想來,蟲巢或繁衍地在水裡面的確是有可能的。
然而讓各國人員頭大的是,該如何去尋找蟲巢和繁衍地。
相對於後知後覺的韓元來說,各國手中掌握的資訊更多。
雖然並不確定蟲巢是否是在水中,但各國可以確定的是,目前各國各區域出現這些巨型昆蟲的地點,都是在內陸。
這是各國確定了的一個事實。
即便是在這些巨型昆蟲最為氾濫的非洲,這些蟲子也沒有出現在海邊。
雖然不排除大海中也有這些巨型昆蟲, 但目前要尋找蟲巢的話,最可靠的途徑依舊是在陸地上尋找。
在這些蟲子出現的位置附近,尋找湖泊, 沼澤等地方,然後進行探索,這是最快的方法。
只不過進入水中探測水底的情況對於人類來說, 依舊是種比較困難的事情。
當然,如果只是單純的尋找水下目標,那麼以人類的科技來說,並不算很困難。
水下聲吶生命探測儀、雷達、超聲波探測儀等儀器和工具都可以做到。
但不得不考慮的一件事是,蟲巢和蟲卵/幼蟲不是成蟲。
正常情況下,蟲巢或者蟲卵在沒有孵化前是不會移動的。
而且且今為止,各國所發現和消滅的掉的巨型昆蟲,沒有一支是未成年或者未長大的,也沒有發現任何一個蟲巢或者繁衍地。
所以這些巨蟲的蟲巢或繁衍地,以及幼蟲、蟲卵到底長什麼樣,還沒有人知道。
這樣一來,在沒有精準目標的情況下,水下聲吶生命探測儀、雷達、超聲波探測儀等工具幾乎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要在水地作業,尋找並精準的判斷目標是否是自己所查詢的,目前來說,只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人工尋找,無論是操控水下作業機器人,還是人類潛水尋找,都需要人來分析。
只是人工進行尋找探索的話,效率真的不怎麼樣。
無論是機器人,還是佩戴有對應的潛水裝置的人,在水中能看到的距離,遠低於在地面。
如果說地面能看到一百米,那麼水中頂多能看到十米,這還要求水體相當純淨。
如果是渾濁的水體,可見範圍將大大縮小。
而能孕育和繁衍出大批次巨型昆蟲的水域,面積肯定不會太小,這樣一來,如果在廣闊的水域中尋找到蟲巢或者正在的繁衍地,是一個極大的難題。
另外一種則是透過聲吶、特殊雷達等裝置先進行整體掃描,然後透過計算機分析,確認可疑點。
這種方法能快速搜尋,但缺點是沒法準確判斷,因為至今為止還沒有人見過蟲巢或者幼蟲及蟲卵。
如果對於各國來說,尋找蟲巢還可以一步一步來,畢竟地球上人多,軍隊也多,雖然消滅這些巨型昆蟲消耗巨大,但終究還是能壓制住這些巨型昆蟲的。
那麼在模擬空間中的韓元則不同,他需要儘快找到真正意義上的蟲巢所在,要在這些巨型昆蟲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繁衍開來之前,找到蟲巢並處理掉。
整顆模擬星球上就他一個人,真要讓這些巨型昆蟲繁衍開來,後果無法想象。
.......
腦海中,韓元翻了翻知識資訊,透過關鍵字詞搜尋一下,找到了幾種水下作業機器人。
這些水下作業機器人各有各的優勢或者缺點。
有得具有一定的戰鬥力,體型較大,攜帶有大量能源,能長期在水底工作。
有的體型很小,但製造起來相當容易,而且控制程式簡單。
不過當韓元一一翻看了一下這些資料後,還是嘆了口氣。
這些水下作業機器人,無論是哪一種,都需要人或者人工智慧控制。
但這正是他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