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普通的在星球內空間進行飛行,這種高強度的鋼化玻璃是足夠了的。
但接下來的它要做的事情可是突破地球引力,將衛星送上近地軌道。
而突破地球引力需要飛行速度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7.9km/s。
這種飛行速度,在大氣層內飛行時,將會和空氣摩擦而產生上千度的高溫。
這種高溫會對高強度的鋼化玻璃產生巨大的壓力,長時間處於這種溫度下,極容易損壞。
如果鋼化玻璃損壞,內部的發電板直接暴露的話,不超過三十秒就會損壞。
鑭化鎵矽太陽能薄膜發電板能承受一定的高溫,但不能超過七百度。
超過七百度,發電板基層的特殊晶格會融化,融化後自然就無法捕捉光粒子進行轉換髮電了。
所以韓元需要在穩定住鋼化玻璃的同時降低突破第一宇宙速度時產生的溫度,讓太陽能發電板能正常執行。
單靠鋰硫電池自帶的電能儲備,是支撐不了太久時間的。
好在真正需要啟用電磁型推進系統的時候已經是在八十公里的高空,屬於中間層頂部。
再往上,就是大氣相當稀薄的暖層了。
空氣密度越低,高速飛行時產生的阻力和摩擦力也就越低,產生的溫度自然也就越低。
這對於韓元來說,減輕了不少的負擔和壓力。
否則以平流層和中間層的大氣密度,玻璃這種材料,再怎麼強化,再怎麼耐高溫,也扛不住。
應用到勒落三角飛行器上的高強度高透光耐高溫鋼化玻璃已經是韓元手中裡面最好的一種玻璃材料了。
這種玻璃能在一千兩百度高溫中堅持接近十分鐘的時間,但依舊扛不住第一宇宙飛行速度時產生的高溫。
雖然不排除後面他可能會獲得耐極溫的玻璃材料,但至少以他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科技中,沒有。
讓韓元有些可惜的是,之前完成三級任務時得到的‘初級磁場反重力技術’派不上用場。
否則使用這種技術,根本就不需要考慮這些東西了。
當初在完成三級任務後,他第一時間就興奮的檢視翻閱了這種技術,然而結果卻讓他有些失望。
不是造不出來,以他現在升級過後的工業水平製造出來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問題是這種技術對於能源的消耗實在太恐怖了。
鋰硫電池和鑭化鎵矽太陽能薄膜發電板根本就無法滿足磁場反重力技術執行時的能量需求。
這種技術對於能量的消耗,得上核裂變發電裝置或者核聚變發電裝置才能供應的住。
如果需要長時間運轉的話,只有核聚變發電裝置才能供應的起能量。
所以目前這種超級科技也只能放在腦海中吃灰了。
什麼時候將核聚變發電裝置弄出來了,而且還得是小型的核聚變發電裝置,什麼時候這種技術才能真正的面世。
畢竟大型的和聚變反應發電站也沒法裝飛船上啊。
雖然利用勒落三角飛行器修改衍生出一艘新太空梭要修改的地方不少,但相對於從頭開始,利用初級航天技術知識資訊中的科技來建造一艘航天飛行器還是要簡單不少的。
但畢竟之前的基礎在那裡,很多東西都是可以重複利用的。
.......
圖紙鋪開,韓元展示了一下,又簡略的講解了一下這次航天飛行器上使用的科技。
在聽到這是另一種弱於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的電推進系統後,直播間裡面的觀眾均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