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先進,飛行速度越快的戰鬥機,對於燃料的要求,以及戰機本身重量和效能的要求就越高。
如今各國的第四代,甚至是第五代戰鬥機,其續航里程在外掛兩個燃料箱的情況下,一般也不會超過五千公里。
也就是說,它的作戰半徑只有兩千五百公里左右。
這還是相當先進的四代甚至是五代戰機。
如果是差一個兩個級別的,作戰半徑甚至只有一千多公里。
像老大哥研發的‘白天鵝’那種加油一次,續航里程可達一萬兩千公里的轟炸機,就此一種而已。
對比之下米國的f22猛禽戰機續航里程兩千九百千米,直接被秒成渣渣了。
可以說老毛子依仗著白天鵝,幾乎獨步世界。
只可惜,在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被應用到戰鬥機上,這個優勢直接就沒了。
韓元當初可是駕駛著勒落三角飛行器繞著整個地球飛了整整兩圈的,雖然採用了太陽能發電板補充能源,但可見電推進發動的續航和效能穩定性。
特別是華國,研發三把手,改進一把手。
在已經初步掌握了技術的情況下,華國弄出來一種續航里程超過兩萬公里的戰鬥機。
續航接近半個赤道。
這意味著這種戰鬥機,從華國本土起飛,可以抵達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
而續航更強的是,軍方的科技處還將鑭化鎵矽太陽能發電板和鋰硫電池應用到了小型戰鬥機上。
外形和整體幾乎是全模仿韓元製造的勒落三角飛行器,但翼展要更長,更寬,表面能佈置更多的太陽能發電板。
不同點是,這些太陽能發電板表面覆蓋了一層可以活動的裝甲,在飛上天時,裝甲可以開啟,讓下面的發電板能提供電能。
需要時,又可以關上,提供極高的雷達隱蔽效果。
這種戰機,如果在外部太陽能發電板能源源不斷的提供電能的情況下,續航里程能做到極致。
也就是說,只要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不過載,它能一直在天上飛。
而且除了外部的太陽能發電板可以提供電能外,戰鬥機本身裡面也自帶電力系統,能提供一定的備用電能。
除了續航外,因為模仿的垂直起降,在高智慧的輔助下,這種戰機能做到超低空飛行。
這意味著他能突破絕大部分國家的雷達防線,甚至做到深入敵國內部偵探敵情。
因為雷達是有缺陷的。
目前的軍用遠端警戒雷達的探測距離在五百公里左右,如果是超視距雷達的話,探測距離可達幾千公里。
如果是特定的雷達或者大功率雷達的話,探測距離幾乎可以覆蓋整個近地軌道。
但無論是哪一種雷達,都存在一定的盲區。
而盲區最嚴重的地方,就是靠近地面的區域。
這是因為電磁波是直線傳播的,受地球曲率的限制以及山地的影響,雷達探測會產生一定的盲區。
而越靠近地面,這個盲區越大,進而導致雷達看不到低空與超低空飛行的目標。
所有地面雷達都會有一個超低空盲區,而且這個盲區也只能用預警機和高山雷達站來彌補。
如果一架飛行器,能低於一百米的高空飛行,再加上山林地形複雜的話,完全是有可能躲避掉雷達的追蹤而潛入其他國家不會發現的。
如果是以十米或者更低的高度進行突防,那麼除了預警機和高山雷達站以外,幾乎可以突破所有的雷達網。
但預警機和高山雷達,限制都很大。
在九零年代的時候,曾有人駕駛輕型飛機從歐洲一路開進莫斯科。
一直開到紅場降落後才被發現,靠的就是超低空飛行來躲過雷達監控。
當然,如果你想靠這種方式來進入京城,朝陽群眾第一個不答應。
.......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