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明後兩天中間的二十四個小時,是零號太空梭停留在近地軌道的時間。
整體活動類似於近地軌道衛星中的一種:‘近地迴歸軌道衛星’。
所謂的迴歸軌道,就是星下點軌跡週期性出現重疊現象。
即在一條軌道上執行一段時間後星下點軌跡又重新回到原來透過的路線。
也就說,在迴歸軌道上執行的衛星,每經過一個迴歸週期,衛星重新依次經過各地上空。
這樣可以對覆蓋區域進行動態監視,藉以發現這一段時間內目標的變化。
而在此之上,還可以透過計算,新增一些其他引數,可以設計出一種名為‘太陽同步迴歸軌道’的衛星軌道。
意思很好理解。
就會說它能保持一段時間的星下點軌跡迴歸,同時又能源源不斷的接受到太陽光的照射。
各國的偵察衛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大都選擇這種軌道。
能動態監測區域變化不說,還有二十四小時的光照可以提供電能。
像谷歌衛星地圖能超清晰的拍攝到地面上的場景,雖然和拍攝鏡頭有關係,但同時也離不開太陽同步迴歸軌道的支援。
二十四小時源源不斷接收光照,太陽能發電帆能源源不斷的提供電能,讓衛星始終保持能源充足的狀態,能完成各種工作。
這種軌道,是目前最適合韓元的。
唯一的缺點就是對於衛星發射技術的要求很高。
不僅僅是在將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迴歸軌道的時候要求具備相當高的發射技術。
而且衛星在執行的時候,除了稀薄大氣的干擾會引起軌道特性發生變化外。
還有因為長時間面向太陽,太陽終處於軌道面的同一側,將產生一定的太陽引力諧振現象。
引力諧振長期作用於衛星上,會影響衛星的軌道,導致衛星的傾角發生漂移,從而破壞太陽同步所需要的軌道引數條件。
兩者相加,衛星的軌道引數破壞速度極快。
破壞速度越快,需要修正軌道的次數越多,攜帶的工質消耗速度也極快,對於衛星本身的壽命也有很大影響。
因此,太陽同步迴歸軌道上的衛星壽命比正常衛星要短的多。
不過這些缺點對於韓元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以接受的缺點。
因為他送上去的東西需要工作的時間相對而言都很短,所以無論是零號太空梭也好,還是將要發射上去的衛星也好,攜帶的工質都足夠兩者使用。
至於計算太陽同步迴歸軌道這種事情,他一個人就可以搞定。
大腦經過人體開發藥劑的開發後,韓元能愈發的知道有一個聰明的大腦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了。
除了愛情和女人外,對於絕大部分的知識資訊,只要他學,很快就能掌握。
雖然大學畢業後,數學物理等方面的知識都還給了老師。
但後面透過學習勳章,韓元很快又重新掌握了這些東西,而且階層還更高。
特別是在三級任務製造‘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的時候。
因為‘離子電場生成器’和‘等熱磁場生成器’兩大模組都應用了磁約束方面的技術,當初的他看不懂技術原理,所以特意去重新拾起一些理科方面的東西。
雖然沒有老師的指導,但系統傳送的知識資訊裡面,有不少理論方面的知識資訊。
自摸自學的路總有些磕磕碰碰的,但標準答案和解題步驟都拿到手上了,再學不會,都對不起系統提供的人體開發藥劑。
目前來說,腦海中的理論基礎、資料計算等方面的知識足夠使用一段時間了。
至於更高階的,要需要更加系統性的學習。
可惜還是那句話,他現在最缺少的,就是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