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韓元會伸手摸一下兩小,這是被摸的小傢伙就會發出咕嚕嚕的聲音,顯得極為開心。
雖然是在休息,但韓元也同時在腦海中翻閱著‘中級電能應用資料資訊’。
雖然中級電能應用資料資訊裡面的東西具體有多少。
但他知道,如果將這份資料匯出來,人類在電能上的應用能更上幾個臺階。
因為除了電晶體這些東西外,在‘中級電能應用資料資訊’中,他還檢索了有關發電、電池、電應用等方面的知識。
像人類社會中正在使用的鐵鋰、錳鋰、三元電池裡面都有完整的製造工藝。
不僅如此,人類社會中正在研發的鋰硫電池、甚至還處於理論階段的鋰空氣電池都有。
但這些都還是小意思。
最讓他震驚的是,他無意間在這份資料資訊中找到了真正能夠讓人類暢遊太陽系的東西。
“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
而說到無工質發動機,不得不提的是一個叫做‘羅傑’的英格蘭研究員。
他於2001年提出了無工質引擎的概念。
傳統的發動機引擎無論是火箭、還是飛機,它們之所以能夠移動,本質上都是利用了動量守恆原理。
這些航天器和航空器,透過燃料燃燒來向後噴射物質,依靠作用力與反作用使自身向前推進。
在這裡透過燃燒向後噴射的物質就被稱之為工作物質,簡稱工質。
所以這些發動機又被稱為工質發動機。
而所謂的‘無工質發動機’,顧名思義,就是不需要藉助於工作物質,就能夠產生向前的推力。
當時這個概念提出來後,立刻就在就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
而在20003年,羅傑就依舊理論進行了實驗。
他製造了一臺微波發生器,透過發射微波,微波會在反射腔的底部方向上產生一個推力。
而實驗結果是產生了16毫牛的推力。
這個實驗結果一出,當時整個世界頓時就像炸開了鍋,所有國家和科學家紛紛投來目光和注視。
因為這不遵循的動量守恆定律了!
羅傑的實驗和理論,激起了科學家的廣泛性趣,自此之後,世界各國科學家們都開始了類似的研究。
雖然實驗結果一直不穩定,產生的推力也不穩定,但這證實了羅傑的理論是沒有問題的。
當時人們幾乎相信了無工質推進引擎的問世和商業化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然而再好的夢,也終有醒來的一天。
牛頓終究還是你大爺。
在2018年的時候,米國的科學家透過對無工質發動機進行研究,最終確認了所謂的無工質發動機的內在原理其實是電磁感應。
也就是說推力的產生實際上是源於引擎的自供電線路切割了地球磁場線,從而產生了推理。
這個結論一出,人們立刻明白了,所謂的無工質發動機只不過是一場夢而已。
它根本無力帶人類飛往遙遠的星辰大海。
而和人類提出來的無工質發動機不同,中級電能應用資料資訊中的“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明顯是需要耗電的。
但“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再配合中級電能應用資料資訊中的‘高儲能鋰電池’以及‘砷化鎵矽薄膜太陽能薄膜發電板’,從理論上來說,的確是能做到讓人類在太陽系中暢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