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問,主播什麼時候手搓核彈?】
........
木刨子製造好,韓元開始處理材料。
找來之前粗製的木尺,量出大致一米五左右的長度,木鋸將十米長的紅堅木鋸斷,截成一根根一米五長的樹幹,再一點點的鋸成木板。
為了保持一樣的寬度,他只取了紅堅木中央的一部分,而且製造出來的每一片木板,都有足足有一指厚。
這些木板是水輪的板葉,太薄了沒法長時間抗住水流的衝擊。
木板製造好,新制造的木刨粗略的將其打磨一遍,去掉毛刺,再處理成凹形。
處理好木板,接下來就是要處理主幹轉軸了。
他留下的這根紅堅木是四根紅堅木中最小的一根了,但直徑也超過了三十公分接近四十公分。
這種木材,特別是紅堅木這種生長緩慢的樹木,沒個四五十年是長不成的。
真放在國內,這種都屬於國家保護植物,別說砍了,你折跟樹枝都有人來找你麻煩。
不過今天這些樹木在他手下都要變成工具了。
老規矩,先畫線,再動手。
鐵鑿加鐵錘,一點一點的鑿掉線條裡面的木頭,一會兒,兩根長方形的孔槽就挖了出來。
板葉的註腳鑲嵌進剛挖出來的孔洞中,稍微有點小,不過這樣正好,砸吧幾下還是能芡實的,也不至於輕易掉落。
第一片板葉鑲嵌固定好,韓元又給拔了出來,開始刻畫和挖鑿剩下的孔槽。
十六塊板葉,分成兩組,分別固定在主軸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位置上。
這樣可以增加板葉與水流的接觸面積,能更有效的在河水的流動下推動主軸轉動。
忙碌了一上午,孔鑿都挖好了,
就在直播間裡面的觀眾都提起精神,以為韓元會開始組裝‘立式水輪’的時候,韓元跑了。
他丟下了所有已經制造好的材料,回到了木屋找出來了扁擔籮筐和鋤頭,直奔石灰石礦場。
直播間裡面觀眾紛紛好奇的詢問他收集混凝土又要幹什麼。
【不是造水輪發電嗎?又收集石灰石做什麼?】
【等著你組裝水輪呢,主播,我還沒見過這玩意,聽說以前是用來灌溉的。】
【樓上的,我老家就有,桂琳這邊,歡迎來旅遊。】
.......
看到彈幕上的疑惑,韓元一邊收集石灰石一邊回道:
“我居住的營地附近的小河深度只有三四十厘米左右,而我製造出來立式水輪的板葉卻有接近一米五。”
“如果板葉和主軸相對組合起來的話,水輪的直徑超過了三米,雖然水輪越大,轉動起來提供的力量也強。”
“但接近三米的立式水輪可是個大傢伙,哪怕浸入水裡的部分只有一小半,但高度也超出了河水的深度。”
“所以我需要製造兩個高度至少一米二三左右的高臺出來,用於安放主軸,這樣才能讓板葉轉動時不止於撞到河底。
“而且這條小河的流水是低於岸邊的,抬高主軸的高度,不僅能讓動力順利的傳輸到河岸上,也方便我後續的工作臺製造和鐵器的捶打。”
“至於製造高臺的材料,那就是混凝土了。”
“雖然這種粗製出來的混凝土在耐用性方便比不上現代的水泥,但對比起土壘和石壘的高臺,還是要好不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