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樹林不是什麼高山森林,林子裡非常平攤,撒丫子狂奔有難度,但快速行軍問題不大。
城市南側的羅西河不寬,河面上原本幾座橋樑已經被德軍修復,前期蘇聯空軍雖然對其進行了轟炸,但並沒有將它們完全摧毀,德軍步兵過河完全不是問題。
不過麻煩來了,捷克斯洛伐克第一旅的卡車過不去:德國人把三座能過車輛的橋樑都給炸了!
倒是有座小型、只能透過人員的浮橋來不及破壞,一營也只得徒步追擊。
等到入夜後,三營的一名通訊兵找到旅長,報告說:一營追出近十公里,只進行了一次小規模交火,擊斃十餘名斷後的德軍。
因為入夜,一營後撤至四營側翼,建立警戒線。
而就在這幾個小時內,城內肅清工作基本結束:留在東南側城內的德軍基本都是無法徒步撤退的傷員!
將傷員丟下不管,這在德軍極少出現!
而且德國人還準備了大量拿不走的爆炸物,在捷克斯洛伐克部隊進攻時,那些留下的德軍傷員竟然主動引爆了成噸的炮彈、**!
好不容易逮到幾個沒那麼英勇的德軍傷員,才明白德國人為什麼那麼幹:城內德軍一大半本來就是這裡一帶的佔領軍,之前都快把城市內的蘇聯人殺光了!
德軍內部傳言:一旦被俘,一定會被蘇聯人槍斃。
城外和北側原來布放的倒是德軍野戰部隊,所以戰鬥異常激烈!而城區內的基本上是三四流部隊,對付老百姓和游擊隊還行,碰到硬仗就靠不住了。
前邊被切割包圍的少量德軍無法撤退,死磕到了最後,讓捷克斯洛伐克第一旅也遭受了很大損失!
但白採爾科維的治安部隊,就這樣一窩蜂跑了!
彈藥留下不少,因為害怕被俘遭受蘇聯人的報復,連很多自知無法活命的傷員都引爆炸藥自殺!
……
第二天早晨,第二份戰報送到了林俊手中,其中就有白採爾科維城戰鬥的相對詳細報告。
這是昨天林俊讓自己的機要秘書向方面軍指揮部特別要求的,因為他要考慮本次戰役結束後,可以預見的下半年烏克蘭方向進攻發展。
如果沒有特別大的意外,最晚明年這個時候,紅軍就將推進至與捷克斯洛伐克原有邊境線附近。
不僅僅是作戰,還有政治:那就是外喀爾巴阡烏克蘭問題。
在之前的一次最高蘇維埃會議時,眾人討論過外喀爾巴阡烏克蘭問題。
斯大林的態度非常明確,那裡將會是蘇聯領土:因為歷史原因,那裡的居民本就傾向於蘇聯,而不是捷克斯洛伐克。
而捷克斯洛伐克第一旅的旅長盧德維克斯沃博達,此人雖然目前職位不高,但將來在這個問題上,還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
盧德維克斯沃博達,林俊高中那會就知道此人,因為他當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總統!
其1895年生於捷克斯洛伐克特(熱rè比奇縣的赫羅茲納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旅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服役。
1920年回到捷克斯洛伐克,次年升任軍官,1931年起歷任連長和營長。
1939年捷被納粹德國侵佔後.他跑到了波蘭的克拉科夫組織心的捷軍.並率軍赴蘇。
1941年衛國戰爭戰爭爆發後,其先後組建捷克斯洛伐克**第一營和**第一旅。將來還會擔任第一軍團司令,與紅軍一道攻人捷克斯洛伐克。等到了1945年,就將擔任捷克斯洛伐克國防部長。
1968年會在“刺刀下的談判”後當選總統、兼任捷克斯洛伐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
刺刀下的談判,當然就是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杜布切克發起了名為“布拉格之(春chūn“的政治體制改革。結果在蘇聯看來,此舉有脫離蘇聯控制的傾向。
為了實行統一的“蘇聯體制”,蘇決定對捷進行武裝干涉。
杜布切克下臺,盧德維克斯沃博達上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