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美國駐紮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動突然襲擊,使柏林和華盛頓兩邊都猝不及防——儘管希特勒曾對日本許下口頭諾言:德國將參加日本對美國的戰爭,裡賓特洛甫也曾對日本駐柏林的大島大使作過保證。頂點』.XS⒉②
但是這種保證是沒有簽字的,日本方面也絲毫沒有向德國人透露過一點關於襲擊珍珠港的風聲,這會讓希特勒惱火。。
希特勒這會正在為了重行整頓在俄國戰場上打得精疲力竭的將領和圍困中的部隊,忙得是不可開交——他到底會如何面對目前的複雜情況?!
當從美國廣播收聽到偷襲珍珠港的訊息時,柏林已入夜了:帝國外交部新聞司打電話給裡賓特洛甫,把這個震撼世界的新聞告訴他——裡賓特洛甫起初還不相信,大脾氣的同時還說:“很可能是敵人耍的宣傳花招”!
“天亮以前不許吵醒我!”
裡賓特洛甫一直認為日本可能要進攻新加坡或香港,但他從不認為日本會進攻美國——第三帝國的外交部長心裡很明白:進攻美國無論對於日本還是德國,都是十分不利的!
希特勒這會正在狼穴,一頓大雷霆之後連夜趕回柏林,第二天上午11點鐘到達。
按照德意日三國條約的條款,面臨目前情況的德國並不一定要對美國宣戰,因為日本顯然是侵略者:三國條約的條文規定德國只有在日本自身受到進攻時,才給予援助。
裡賓特洛甫心情不錯,他對日本對美開戰竟然還抱有一絲高興的心態(矛盾的心理)——德國歡迎在對英國的戰爭中得到一個新盟友;
但是如果對美國宣戰,則又意味著德國必須對付一個新敵手:顯然第三帝國的外交部長和元之間意見有些不同之處。
裡賓特洛甫告訴希特勒,根據三國條約的規定,既然動進攻的是日本,德國就沒有必要正式向美國宣戰。
“如果我們不站在日本方面,”希特勒陰沉著臉說,“從政治上說,條約就不存在了。但這還不是主要的理由。更主要的是,美國已經在向我們的艦隻開火,他們在這場戰爭中一直是一個有力的因素,由於他們的行動,他們早已造成戰爭的局面了!”
希特勒認為美國現在要對德國進行戰爭是明擺著的事情,日本人的大膽攻擊行動已經把德國和美國都推到了沒有第二種選擇的境地。
而在遙遠的美國,羅斯福正在向議員們表他那份宣言:“副總統先生、議長先生、參眾兩院各位議員:
昨天, 1941年12月7日,——必須永遠記住這個恥辱的日子——美利堅合眾國受到了日本帝國海空軍突然的蓄意的進攻。
美國和日本是和平相處的,根據日本的請求仍在同它的政府和天皇進行會談,以期維護太平洋和平……
不論要用多長時間才能戰勝這次預謀的入侵,美國人民以自己的正義力量一定要贏得絕對的勝利。
敵對行動已經存在。無庸諱言,我國人民、我國領土和我國利益都處於嚴重危險之中。
信賴我們的武裝部隊——依靠我國人民的堅定決心——我們將取得必然的勝利,願上帝幫助我們!
我要求國會宣佈: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動無端的、卑鄙的進攻時起,美國和日本帝國之間已處於戰爭狀態。
羅斯福得到的全場熱烈的掌聲和美國孤立主義的結束。
希特勒能夠預感到,在華盛頓的羅斯福正在等待他的回應——對日本宣戰以後,美國總統正受到各方面的壓力(真不知道是來自國內還是國外,如果是國內,那對於美國的一大部分政客真是種莫大的諷刺!),要他讓國會透過對德國和義大利宣戰的決議。
不過羅斯福決定等等再說:珍珠港的遭到轟炸已解除了美國進行宣戰的一個束縛,現在他手頭掌握的情報使他相信:納粹獨裁者將會解除他的另一個束縛。
羅斯福和華盛頓知道德國對日本開過一張空白支票,不過美國肯定認為:日本人此刻一定正在柏林嚷著要求兌現!
這張支票終於兌現了,在希特勒再度猶豫之後還是兌現了。
12 月9 日,希特勒回到柏林的當天就下令召集國會開會,但是後來又把會議拖延了兩天,一直到11 日才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