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安東尼艾登還沒有入睡,在包廂裡看著窗外隱約的積雪平原,陷入深思之中。
這不是他第一次到蘇維埃俄國,但讓他再次感覺到了蘇維埃俄國的巨大和可怕!今年自己才44歲,還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但漫長的旅途讓自己精疲力竭。特別是到了蘇聯之後,俄國人給他準備的竟然是火車在英國紳士乘坐火車出行很正常,很多老派的紳士甚至拒絕將飛機做為交通工具,但在蘇聯,這有豪華包廂的火車旅程讓他吃足了苦頭。
俄國實在太大了!
回望自己的歷程,艾登可是說是“少年得志”:26歲擔任下議院議員,34歲成為外交次官,37歲任大英帝國的掌璽大臣,38歲就第一次擔任外交大臣。這次又是以外交大臣和英國代表團團長的雙重身份到俄國談判協商。回望這些年的世界局勢、看著窗外的俄羅斯大地,艾登實在是有些感慨!
上一個十年的歐洲,德意法西斯勢力猖獗,英、法兩國統治集團妄想以犧牲弱小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謀求“和平”。與此同時,英國統治集團中少數有遠見地政治家不同意推行綏靖政策,主張聯合蘇聯在內的歐洲國家。抵抗法西斯侵略勢力艾登就是這種有遠見的政治家之一。
從1933年起,他多次奉命奔走於巴黎、柏林、羅馬、日內瓦和莫斯科,出訪瑞典、挪威和丹麥,同許多國家的領導人就國際形勢進行會談。1934年2月和1935年3月,艾登曾兩次會見希特勒:他沒有被希特勒掩蓋其侵略意圖的和平諾言所欺騙。主張為建立歐洲集體安全體系而努力。艾登地見解在英國政界中引人注目,當時未參加政府的丘吉爾都稱他為“政府中惟一的優秀成員”。
35年艾登出任外交大臣,上臺伊始。對法西斯國家表現出比其前任較為強硬地態度:“決不能僅僅為了安撫德國而讓步,因為那樣做只能事與願違,促使它胃口愈來愈大。”但他還是保守了,為了大英帝國的利益,在“萊茵非軍事區”和西班牙內戰問題上,他都是趨於保守比如與法國政府公開交換武器禁運備忘錄,約定禁止向西班牙輸出武器,希望透過“不干涉”來減少戰爭的危險。
艾登反對蘇聯和各國人民支援西班牙人民反對佛朗哥的正義鬥爭。也反對德意法西斯對西班牙內政的干涉,這裡面不可否認的是不想讓西班牙成為一個“左”的國家。
38年2月辭去外交大臣的職務,因為張伯倫地綏靖政策,結果是有著“綏靖船上的大副”之稱的哈利法克斯勳爵繼任外交大臣。
艾登辭職不到一個月,德國法西斯吞併奧地利,張伯倫夥同法國的達拉第,與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簽訂把捷克斯洛伐克出賣給納粹德國的《慕尼黑協定》。那個協定遭到艾登和丘吉爾等3名保守黨議員的強烈反對,不僅如此,艾登和丘吉爾等人還認為:必須與蘇聯取得諒解並結成聯盟,才有可能獲得和平。在形勢和輿論的壓力下。英法兩國政府派出代表到莫斯科與蘇聯進行談判。艾登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去莫斯科談判。但被張伯倫拒絕。
1939年9月3日,英國對德國宣戰。艾登重新入閣,任自治領事務大臣。
1940年5月,丘吉爾接替張伯倫出任內閣首相。艾登受到丘吉爾器重,出任陸軍大臣。同年12月,納粹德國對英國進行“空中閃擊戰”,英國處於戰爭危機之中。12月23日。艾登由丘吉爾提名。第二次出任外交大臣。
對於蘇維埃俄國,艾登認為它對於大英帝國會是永遠的潛在敵人。但現在卻不得不倚靠指望、甚至還要盡一切可能支援蘇維埃俄國,這對於他而言很矛盾。
在英國時,艾登和所有英國高層一樣,時刻關注著蘇德之間戰爭的發展,看到的是兩個實力已遠遠將大英帝國甩在身後地龐大國家之間地誓死較量,這對於艾登而言都感覺到可悲“日不落帝國”的時代真的已經過去了。
以前都是經過歐洲大陸到莫斯科,這次被迫繞道中東,讓艾登再次好好見識了俄國的巨大和它似乎永無止盡的戰爭潛力,這都是英倫三島無法比擬的。想到了4年前相識的那個普倫雅科夫元帥,根據他們地報紙,艾登知道那個謎一樣地男人這會正在明斯克指揮部隊。
“不知道元帥夫人在不在莫斯科,這次能不能再碰上。”
艾登是很有魅力和風度的男人,也還記得那位沒有改姓地武金斯卡婭的樣子,只要是看到過她的男人就不會忘卻她的容顏,英王加冕儀式上的翩翩舞姿還歷歷在目。
“誰能想到呢,她已經是名將軍。”蘇聯報紙上有武金斯卡婭獲得“蘇聯英雄”和晉升的訊息。艾登一到蘇聯就想辦法蒐集報紙,這兩天一直在看:蘇聯,它將來的掌舵人是一個迷一樣的人,俄國人已快把他抬到神的高度。
艾登看不透那個蘇聯未來的掌舵者,這對於一名政治家是危險的訊號唯一能夠肯定的是:如果任其發展,將來的歐洲有可能都是共產主義的天下。
艾登感覺自己的頭有些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