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道夫赫斯在1920年加入納粹黨,當時他26歲,是納粹黨的第16名黨員。納粹黨在1925年重組之後,赫斯成為希特勒的私人秘書。1932年12月,赫斯被希特勒任命為納粹黨中央政治委員主席。同年,赫斯成為德國國會的納粹黨議員,並晉升為黨衛軍上將。在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納粹黨登上國家權力舞臺之後,1933年4月21日,赫斯被任命為納粹黨副元首,同年6月29日,赫斯還被任命為德國不管部長,統管除外交政策和武裝部隊以外的一切事務。
如果從政治生涯的速度看,林俊的晉升速度真能和赫斯相比,在某些方面甚至更突出――這樣的情況也只有在非常時期能形成,正常情況幾乎就是不可能的。
但兩人也有很大的不同:赫斯靠的是在納粹黨內的威望和希特勒,而林俊靠的是軍隊中的威望與斯大林的無條件信任。顯然,如果從各自在國內的威望和權力看,林俊這個副統帥要比赫斯這個副元首大的多,也相對更加穩固――至少赫斯在軍隊中沒有足夠的根基,而林俊就是靠軍隊起家的。
還好,林俊有斯大林的無條件信任,他本人也一直表現的對權力沒有什麼野心――如果不是這些先題條件在,碰到赫斯“出走”這樣的世界級奇聞,林俊就有的頭疼了。
越往高處風越大,這點林俊很清楚――他常說自己還不夠成熟,起碼再過個20年才能去全面的考慮問題。不管斯大林怎麼看自己這個不愛去抓權力的愛將,聽到這樣的話老爺子總是高興的。
誰都不喜歡有個過於心急的接班人:現在反而是斯大林在著急,這個接班人的性子也實在太慢了些!
就在同斯大林地談話後,林俊坐車回到了莫斯科市區的家,沒想到安德盧普夫也在。
在書房。林俊對自己最好的兄弟說出了赫斯的事。
安德盧普夫幾次同林俊一起出生入死,兩人之間沒有什麼不能談,這個大哥還能給林俊出出主意。“安德烈,在軍隊上儘管放手去幹,黨內還是讓斯大林同志為你鞏固地位!”
空軍上將的話一語中的:斯大林對林俊是信任的,蘇聯需要一位軍神,而林俊就是最好的人選。在黨內表現地平和,這就不會對斯大林的權威構成擠壓。老爺子還會對林俊更加信任。
其實兩人都是多慮了,斯大林根本沒把林俊和赫斯捏在一塊想過,她對林俊的信任早就堅如磐石:“自己的天才愛將怎麼能和納粹的那個瘋子相比?!”
赫斯事件在克里姆林宮造成的“小小風暴”只存在了幾天,因為情報顯示德國人即將入侵克里特,而德軍能夠採取的方式顯然只能是空降為主――英國的地中海艦隊不可能讓德國人從海上舒舒服服地前往克里特島,希特勒的元帥將軍們沒得選擇。
蘇聯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空降兵部隊,組建時間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蘇聯在傘兵創始人奧尼德米諾夫的努力下,1930年8月2日。聯在軍事演習時首次空降了一個傘兵分隊,這一天在也成了蘇聯空降兵節,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空降兵分隊。在1935年地演習中,2500名傘兵舉行空降著陸,讓斯大林所邀請的西方觀察家大吃一驚。
現在蘇聯最大的空降兵建制是軍。就像上個月在西部特別軍區組建的空降兵第四軍。林俊清楚“歷史上”蘇聯也曾經多次使用空降兵實行空降作戰,但規模並不是很大,運用也並不是很成功,很多優秀地空降兵部隊更多的被當作精銳步兵在使用。
克里特島空降戰役是世界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空降戰役。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唯一以空降作戰為主要作戰方式的登陸戰役,這對全世界的軍事家來說都有很大的借鑑價值――就一個方面來說,想讓蘇維埃馳騁世界七大洋,蘇聯的軍事統帥們還得好好學學如何進行大規模登陸戰。
克里特島位於地中海東部,扼住了愛琴海南部咽喉。該島距希臘本土100公里,海島東西狹長,山脈綿亙,南岸陡峭。北岸地勢平緩,有公路貫通全島;馬萊邁、雷西姆農、伊拉克利翁等地都有機場,為英軍防守蘇伊士運河區的前哨陣地和控制東地中海的戰略要地。德軍奪取該島對奪取地中海東部和愛琴海地制海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還能消除“下腹部”的威脅。
德軍現在正為即將發動的空降行動大肆集中運輸機,按照林俊的預計,德國人起碼的集中500架以上的“容克大嬸”才能保障空降的足夠運力。
德國人到底準備了多少兵力? :參戰德軍為空軍第11航空軍第7空降師、空降突擊團和第5山地步兵師,共2.2萬人、500多架運輸機、80架滑翔機,由空軍第四航空隊第8軍(430架轟炸機、180架戰鬥機)和海軍東南艦隊提供支援。戰役總指揮為第4航空隊司令亞歷山大勒爾空軍上將。
德軍地面突擊部隊編為西部、中部、東部3個叢集。由第11航空軍軍長斯圖登特指揮。容克52每架能搭載12至16名全副武裝地德國士兵。500多架數量其實還是不足,空降部隊分兩批在四處空降。運送重武器和部分援軍從海上上陸:第一批,由西部叢集奪取馬萊邁機場,以保證後續部隊著陸;由中部叢集一部奪取克里特島首府幹尼亞和蘇達,癱瘓克里特島地主要港口。第二批,由中部叢集另一部佔領雷西姆農及其機場,東部叢集奪取伊拉克利翁及其機場,以保證山地步兵師機降。
就是把所有飛機在第一次空降中全部用上,能夠抵達克裡特島的德軍還是脆弱地。因為守島英聯邦軍隊約2.8萬人,另有希臘軍隊1.4萬人!英希聯軍指揮官是紐西蘭師師長弗賴伯格少將指揮,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弗賴伯格25歲當營長,26歲就成為旅長,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
整個克里特島劃分為馬萊邁、蘇達、雷西姆農和伊拉克利翁4個防區。但英希聯軍也有麻煩:守軍多為從希臘撤至島上的部隊,疲憊不堪,通訊運輸工具不足。缺乏重武器,火炮很少,只有6輛坦克、35架飛機。對聯軍而言,唯一地好訊息是他們有英國地中海艦隊的支援。
島上守軍以島上港口和三個機場為核心構成防禦體系:德軍的情報認為從希臘撤出的部隊大多已經撤往北非,低估了守軍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