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二章 戰爭前夜
給了林俊兩個月的休假時間,而他也完全的按照斯大,在索契不管任何事、不去關心時間,一心度假。但身邊的人都發現了一點特別的地方:以前林俊總喜歡睡會懶覺,但自從安德盧普夫回來後,他每天都會早起,獨自在草坪上練一趟刀法。
貼身警衛員蘭德斯科奇一直注意著首長的舉動,“安德盧普夫同志,首長的刀法越來越嫻熟,而且我能看出首長已經融入到某種意境之中。”他告訴安德盧普夫。
蘭德斯科奇知道這位師級指揮員同志是首長最好的兄弟,而別人又看不出林俊身上發生的變化——人隨刀走、刀隨心動。
“我感覺一定會有重大的事會發生,首長在為這件事做準備。”
“蘭德斯科奇,你能從安德烈每天的舉動裡看出來?”安德盧普夫能預感到些什麼,但這是在安德烈告訴了他將可能出國作戰的前提下,而這位警衛員是不知道的。
“我只有在首長練刀時才感覺的到,首長已經將自己的狀態調整到了最佳狀態,如果不是為某件大事做準備,首長是不會這麼做的。”
能坐著就不站著,能躺著就不坐著——這是林俊的一貫作風,他身邊的人都知道。
雖然原定的度假時間是兩個月,但一個斯大林親自打給林俊的電話打斷了他的度假行程。當費科奇諾夫告訴林俊有克里姆林宮的電話找他時,林俊問了個在旁人看來很“無厘頭”的問題:“今天幾號?”
“首長,今天25號。”
“7月25?”
“是的,7月25。”機要秘書被林俊問的腦袋發脹。
“也該來了。”林俊自言自語般的說了一句,說完就進屋去接電話。
10分鐘後林俊走出了別墅,對花園裡正在打牌的人說:一下,阿爾希波夫、安德魯普夫、瓦西里、費科奇諾夫、斯諾爾尼克和蘭德斯科奇中飯後就和我一同乘飛機返回莫斯科,其他人坐明天的火車回莫斯科。”
“安德烈,有什麼重要情況?”
這次所有人都完全貫徹了林俊度假的“指導方針”:不聽廣播不看報紙,只顧自己消遣,力求完全放鬆——這曾讓剛從西班牙回來的安德盧普夫非常不適應。其實他們大可不必為什麼突發事件擔心,如果真有什麼重大情況,莫斯科的亞歷山大一定會在第一時間通知林俊。
“東邊的日本人對中國動手了,也許我們很快就會去中國。”
、、、、、、
七七事變準時發生,和林俊所知的歷史完全一樣。不同的是,因為自己在英國時與孔祥熙的接觸,那個蔣委員長比歷史中更早的想到向蘇維埃求援。而斯大林在接到外交人民委員李維諾夫的報告後,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和安德烈的幾次談話:避免兩線開戰的唯一選擇就是讓中國拖住日本。
斯大林立刻就要把安德烈從索契招回莫斯科,因為這個小安德烈有著別人所沒有的敏銳觀察力:日本很快就會對中國動手——這是林俊曾告訴斯大林的話。
自從七七事變開始,斯大林已經在關注中國的戰局,只不過當時他還沒想把安德烈招回來,但這次中國正式的發出外交方面的照會,斯大林知道:鍛鍊安德烈的機會到了。
前來接林俊的是一架改裝後的DB3莫斯科中央機場。林俊抵達莫斯科時天已全黑,他馬不停蹄的就趕往克里姆林宮。
“安德烈,中國希望我們在經濟和軍事上向他們提供援助,我想聽聽你的看法。”見面後斯大林問林俊。
“斯大林同志,我還是原來的那些意見:決不能讓日本佔領中國,這樣我們將會面臨來自兩個方向的威脅。”
對於中國提出的要求,斯大林有著清楚的認識:蘇聯有本身的政治和軍事考量因素,在中國問題上,蘇聯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合作是複雜而又矛盾的。蘇聯透過“西安事變”,苦心撮合的第二次國共合作順利實現。在政治上維持與國民政府的關係;但同時也利用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政治環境,儲存了中共的實力。
在國際關係上,從蘇聯的立場來說,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可以牽制日本,大大減輕日本在遠東地區對蘇聯的壓力,而且中國的抗戰局勢越好、對保障蘇聯的自身安全就越有利;所以蘇聯公開支援中國抗擊日本侵略。不過,蘇聯的戰略目的是讓中國拖住日本,使日本“南進”而不要“北攻”,以保自身東部邊境安全;蘇聯則避免與日本開戰,以免陷於對德日“兩線作戰”的處境。
同時,中蘇關係的改善也促使中國在抗戰初期接近蘇聯,而不是傾向親英美。而在目前,英美為了維護其在遠東的利益,對日本採取姑息態度——這對蘇聯在中蘇關係上有利的。
現在蔣介石已經確定了“聯蘇抗日”的政策,國民政府急需爭取蘇聯的軍需物資援助,還想爭取蘇聯出兵參戰——對於這個問題,斯大林有自己的決定:決對不派地面部隊參戰,但可以提供軍事援助,還可以派遣志願空軍參展。
“今天我們和中國剛剛簽訂了
互不侵犯條約》,往中國南京,擔任駐中國的軍事總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