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七章 豁出去了!
閱艦式讓林俊“大開眼界”,而蘇維埃的水兵也讓他刻的映像——他們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最有意思的是:“馬拉”號上還有幾名技術老軍士竟然是當年參加過“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炮轟冬宮”的老兵。
515閱艦式一結束,林俊就告別“馬拉”號,馬不停蹄的趕回倫敦。隨員們都知道首長是非常想在“馬拉”號上多呆幾天,但他又是不得不以最快速度返回莫斯科,那裡正由一場“狂風驟雨”等著他。
16號一早,告別了伊博斯和基爾洛夫,林俊一行就登上科的飛機。
回程沒有做過多的駐留,19號傍晚飛機抵達了莫斯科中做任何停留,林俊就直接趕往克里姆林宮:現在他已經知道,在511號圖哈切夫斯基已經被解除了副國防人民委員職務,降職到伏爾加河軍區任司令員。而圖哈切夫斯基把這一決定看做是對自己的侮辱,他寫信給斯大林要求徹底退役,復員還鄉,然而斯大林根本沒有理會這封信件。
“怎麼辦?怎麼辦?!”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林俊很多天,“順水推舟還是保護他?!難呀!圖哈切夫斯基不能死,可是現在斯大林又必須要他死,處理不好一個不小心就會把自己搭進去!怎麼辦?!”
林俊地精神已經完全沒有在英國時那樣“氣宇軒昂”。他已經連續幾天失眠,身邊的人都看得出首長有非常重的心事,但林俊不說他們也不敢問。
這事林俊也只能自己“擔著”,而更“要命”的是:在機場時他已經得知那個“屠夫”又恢復了日常工作,也就是說在處理這次的問題時兩人很可能會“針鋒相對”!
激烈的思想鬥爭一直伴隨著林俊抵達斯大林辦公室的門口,在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後,林俊和隨員一同走進了辦公室。斯大林要接見所有人。
“斯大林同志,安德烈向您報到。”
“這次辛苦了。我地安德烈。同志們在英國的情況我已經知道了一些,你們做的非常好,壯了蘇維埃的氣勢!”
看的出來,斯大林對這次出訪的效果非常滿意。
林俊向斯大林介紹了出訪地過程,當然少不了說到與日本代表團的“衝突”和中國代表團的接觸。
“安德烈,你有時候還是太沖動。但這次和日本人的事,你雖然做的有些極端,總體上應該說還是正確的。如果當時你當時選擇了退讓,蘇維埃的顏面可過不去。當然,要是換成莫洛托夫同志就會有更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當時的情況,關於這點,你有空的時候可以想他請教。”
“是,斯大林同志,我一定會向莫洛托夫同志請教學習。”
說到與中國代表團接觸地情況時,斯大林的表情稍顯得嚴肅。“他們對於我們地援助不屑一顧,原來我對此非常生氣。但從你得到的情況看,這不過是一個目光膚淺地統帥的錯誤。等解決了目前的問題。這件事就讓你去負責。
林俊知道目前的問題是什麼,這也正是讓他頭疼的。
斯大林邀請林俊和所有代表團成員在克里姆林宮共進晚餐。在飯後,他又召集了亞歷山大和林俊進行了一次秘密會議,讓其他出訪人員先回。
在會議前,林俊看準了個機會問亞歷山大:“我讓你準備的東西弄到沒有?”
“放心,全到齊了。”
林俊讓亞歷山大弄的是什麼東西?他在出訪英國前就要亞歷山大利用他的“網路”從德國購買一些物品,而且要求地時間非常急。幸好需要的東西雖然品種繁多,但還是比較容易搞到。而“這東西”也不是簡單地東西。甚至還有“人”。
、、、、、、
放在林俊面前的是厚厚的一疊檔案,所有檔案的封皮上都有內務部標註的“絕密”字樣。而裡面記錄的所有內容都是圖哈切夫斯基夥同手下7高階軍事指揮官“叛國”與“密謀謀害斯大林”的證據。
林俊整整花了2小時才大體看完這些材料:裡面有圖哈切夫斯基與德國方面的秘密信件、收受德國情報局“賄賂”的收據,還有多人對於“圖哈切夫斯基與德國密謀叛國”的口供。所有材料之間的聯絡繁複複雜,應該說沒有什麼破綻,讓看到的人能夠產生的第一映像就是:圖哈切夫斯基要叛國!
而“陰謀團體”的主要成員是誰呢?裡面的這些名字讓林俊看著都有些觸目驚心:圖啥切夫斯基、約納埃馬努依洛維奇團軍級尼姆彼得羅維奇烏博列維奇|::|聯國防人民委員部軍事委員會委員)、奧古斯特伊萬(二級集團軍級普里馬科夫、維托夫特卡濟艾德曼和鮑里斯米羅諾維奇費
“這絕對是個簡單的離間計,可是卻能讓蘇聯自毀長城!”
看完材料後的林俊心知肚明,但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因為除了圖啥切夫斯基元帥還沒有被逮捕,其他七人都已經沒抓進了內務部的特別監獄,而那個屠夫和手下人正在那裡“忙乎”。亞歷山大剛才告訴他,葉諾夫和手下正在加緊審問,已經動用的肉刑。
“斯大林同志,我可以發表一下我的意見嗎?”林俊已經做出了決定。
“你說,我曾經說過,這次是鍛鍊你的機會,本來就是要交給你處理的。”
“那我大膽的說了
|.看,反叛集團密謀謀害您和與德國勾結的證據非常充分,我們需要只不過就是證實他們還有什麼罪證是我們不知道的。但說實話,我對證據的來源有很大的懷疑和擔憂,而且,我可以告訴您,我的擔憂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來自個人感情的干擾。”
林俊說的稍有些冒險,但先把對證據的擔憂說成是有個人感情因素的接入、比完全說些“高尚”的理由來的保險。因為林俊已經想好的對策:葉諾夫,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只有犧牲“屠夫”,那八個人才有活下來的機會。
斯大林也有些意外,因為安德烈的“私人感情論”真是有些出乎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