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五十五章 新的衛隊長
史,那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就如同不同政治意識形寫的歷史一樣,可能完全不同。在林俊現在所處的這個年代,正義與非正義就如同可以輕輕翻動的白紙,誰的拳頭大誰就有理:當你四周都是蠢蠢欲動的敵對拳頭時,最好的選擇就是乘者自己力量足夠,給其中一個潛在的敵人狠狠一擊!
1938年芬蘭與蘇維埃的邊界,距離裡,要是用大口徑的要塞炮甚至可以在邊界陣地直接炮擊列寧格勒!只是這一項威脅就有足夠的理由讓斯大林發動北方的戰爭,更不用說還有其它的致命威脅。
當時的芬蘭真的像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那樣說的純潔無瑕?當然不是,依靠來自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支援,當時的芬蘭已然成為了反對蘇維埃的橋頭堡——世界上再沒有哪個國家和地區更適合這個角色,它距離蘇維埃的核心實在太近了!
在距離列寧格勒32公里的卡累利阿地峽區域,從1927年開始芬蘭就開始構築堪比“馬奇諾防線”的“曼納林防線”,整個防線全場135公里,縱深超過90公里!而目前芬蘭正在修築大量的軍用機場。接受能力超過芬蘭空軍本身的10倍!這一切就是真實的來自北方的威脅!
第二大城市、最重要的工業製造基地、列寧的城市時刻處於這樣的虎視眈眈之下,換成是誰都會要想辦法留出足夠地安全距離,再說芬蘭又不是什麼對蘇維埃地友好國家。那些所謂的和平條約又根本是廢紙一張。好像歷史上的那些和平條約留給後世最深刻地印象就是被怎麼撕毀的。
芬蘭說絕不會讓第三國利用自己的自己的軍事設施,斯大林不信,林俊更不信。也不敢相信——如果二戰爆發,一貫與德國關係友好而緊密的芬蘭不會成為納粹的僕從國?芬蘭將進攻蘇聯說是“續戰”,林俊可不敢保證芬蘭人到底會怎麼樣,將列寧格勒置於目前地狀況絕對不行,必須將邊界往北推進,就是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距離30公里!如果是發動突然襲擊。列寧格勒不可能守住,熟知歷史與地理的林俊比誰都明白這點,如果失去列寧格勒,那從戰略上考慮後果將是不堪設想,他只能是發動蘇芬戰爭的鐵桿支持者。
、、、、、、
林俊還有事情要向斯大林私下裡彙報,沒想到斯大林也有事想和林俊私下商量。
“斯大林同志,我想進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一段時間,您也知道目前為止還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如何指揮多兵種合成部隊。如果將來爆發戰爭,我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
林俊的話讓斯大林如同發現了新大陸,在他眼裡安德烈是無所不能的,“真是大意了。現在安德烈地履歷上差不多還是空白。”
斯大林又想歪,他是想無所不能的安德烈該去學院鍍鍍金。不然只有茹科夫空軍學院學歷的空軍指揮員將來指揮合成部隊有可能會有某些人不服。現在已經不是國內戰爭時期,指揮員沒有任何“文憑”也能指揮千軍萬馬,必要的深造是需要地。
斯大林沒想過安德烈不會打仗,不管是對於戰爭的見解和下面人對安德烈地看法,這位愛將都是出色的指揮員——身處高位的斯大林已經不可能聽到其它他不想聽到的意見,特別是關於安德烈同志的事,誰會那麼不知趣?
既然要去學院鍍金,而時間又不允許愛將真正的成為一名“全離職”的學員,那乾脆一步到位般的進修一次。
“安德烈,過幾天我讓總參軍事學院組織一期高階軍事指揮員特別速成進修班,學習時間三個月,你也去。還有,剛才你說的那個羅科索夫斯基也讓他一同去學院學習,既然你說他這麼優秀,畢業後就給他擔任一個軍區的副司令員。”
沒想到是這麼個結果,總參軍事學院可是比伏龍芝軍事學院還要“高階”的地方,基本上學院開設的學習班都是“速成”,因為來的都是高階軍事幹部,不可能在裡面學習一年以上的時間,所以學制一般都為一年或9個月,但這期3個月的“速成”也實在是太快了一是斯大林照顧手下愛將——安德烈這個大忙人在目前還不允許閒置太長時間,斯大林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他去解決。
入學院學習的起碼都是軍長級別的幹部,很多已經是官,因為學院的高階指揮班培養的是兵團、戰役司令部一級的作戰,熟悉最現代化的軍事技術和裝備,培養指揮員善於組織諸兵種合成軍隊的大規模戰鬥、戰役指揮,最重要的是能在複雜多變的情況下正確無誤和連續不斷地指揮部隊——典型的蘇聯大兵團進攻理論的產物。
“希望自己真是超人,不然這三個月可不好過!”指揮一個團都沒有信心,到時候出洋相可不是一般的難堪。
還好,那個還在內務部客房的羅科索夫斯基稀裡糊塗的就成了自己的同學,到時候想避免難堪就靠他了。
“安德烈,有件事我想問一下你的意見。”
這一定是最隱秘的事,不然不會連亞歷山大也不適合瞭解而被支開,“斯大林同志,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