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八章 慘烈的阻擊2——空中決戰
爾丘莫夫預計的沒錯,在身後的是由普羅科菲耶夫帶蘇戰鬥機組成的混合編隊,而9點鐘方向飛來的是從杭州起飛的國民黨空軍戰鬥機第四大隊的15架霍克三型戰鬥機,領隊的是暫時代>:職的第隊中隊長毛瀛初(高志航已擔任空軍驅逐機上校司令兼第四大隊大隊長,但當時已經前往蘭州接收蘇式戰鬥機。
而從海上飛來的日機清一色的都是戰鬥機,日軍第2空戰隊隊長掘江六郎少將將手頭一次性都能出動的戰鬥機全用上,整整82戰鬥機中有56架是最新式的96艦戰,而其他的都;己的對手不好對付,對手應該懂得杭州灣北岸將是淞滬會戰最後的突破口,而雙方手中都有能影響戰局的空中力量,特別是蘇聯航空隊中超過四十架的重型轟炸機(日軍的歸類方式)如同日軍懸在日軍頭上的一把利劍!
遲滯日軍的登陸進攻就必須獲得制空權,而日軍為消除對手的威脅,也必須奪取制空權——相同的目地導致淞滬上空再次出現了超過上百架飛機的大空戰。
54比82,中蘇聯軍明顯處於劣勢,的勝利,不然淞滬的天空將被日本飛機統治!
按照原定計劃,估計日軍艦載航空兵必定求戰心切,普羅科菲耶夫並未採取全線壓上的方式,而是與杭州方向友軍會和之後,以中蘇不同機群分成三個大編隊,在陸地上空待機。
果然,被複仇的思想殺紅眼的日軍艦載機指揮官帶領日機一頭衝了過來,雙方一百三十多架戰鬥機交纏在一起,在空中幾十平方公里的空域展開大決戰。
林俊是在11月7號才再次見到被用汽車拉到南京的普羅科菲耶夫:他的飛機在空戰中彈藥耗完後採用撞擊戰術,撞落了當天他擊落的第四架日軍戰鬥機,而與他一同回到大校廠的還有3蘇軍傷員和15位犧牲烈士的遺體。
11月5的大空戰持續了一個多小時,雙方都殺紅了眼,很多飛行員到最後都沒有去理會油耗,有些蘇軍飛行員在彈藥打完後就採取撞擊戰術——最後蘇聯戰鬥機加上前期損失的六架伊16,25,犧牲15人,受4,失蹤6人。
五大隊只回來3飛機,而杭州方面的15最後也只回去7架。蘇雙方總共損失了38架戰鬥機,損失過半!而且回到各機場的多數帶傷,慘重的損失讓人難以承受。
代價是慘重的,但日軍第2空戰隊也不好受:前後起碼損失了70架戰鬥機,此戰後也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淞滬地區的天空。
失蹤的蘇聯飛行員已經沒有生還的可能,他們的座機都是墜落在杭州灣的海面,最後林俊在戰報上是這麼寫的:1937年11月5日上午,我航空隊與友軍共60架戰鬥機與敵90餘架戰:.人,航空隊損失戰鬥機25架,估計擊落日軍戰鬥機70架,友軍損失戰鬥機13架,犧牲11人,受傷一人。
“失蹤“是不公平的,林俊將那六位飛行員歸入了犧牲烈士的行列。
經過搶修,至7日航空隊還有15戰鬥機能升空作戰——這已經是蘇聯援華航空隊在大校廠最後的戰鬥機本錢。
損失不可謂不嚴重:飛機沒了可以再運,但優秀飛行員的損失不是立刻就能夠獲得補充的。跟隨林俊來中國的蘇聯飛行員都是原來部隊中的骨幹,雖然犧牲的21名飛行員在全蘇不過是九牛一毛,但起——這些人原本在華一段時間後就會輪換回國擔任重要職務,現在卻血撒長空。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這點誰都明白,但真正放在眼前時,決策者不得不感到一絲愧疚。
由於損失過大,雖然日軍一邊也不好過,林俊還是不得不將下一階段的作戰採取保守戰法:收縮防禦,儘量不主動出擊。
而日軍一邊也不得不將支援登陸的空襲暫時取消,航母編隊遠離中國沿海——它們也不能保證南京方面的中蘇空軍會否孤注一擲,出動轟炸機群襲擊航母編隊,要知道那四十架重型轟炸機可不是吃素的,要是和剩餘的戰鬥機一窩蜂的出動、不計代價轟炸日軍航母編隊,後果絕不是是日軍指揮官想看到的,再說三艘日軍航母也已沒有足夠的戰鬥機做防禦。
支援日軍登陸的只剩下少量的驅逐艦艦炮火力支援,日軍
隊只能在灘頭與防守的國民黨守軍打一場“正規“的
11月7日,為再次支援杭州灣北岸守軍,林俊派出兩個中隊共24架轟炸機,在12架戰鬥機護航下再次空襲日軍登陸部隊。飛機編隊在返航時遭遇10多架日艦載戰鬥機攔截,損失轟炸機4,犧牲11人,擊落日機6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