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幾天之後再站在張鼓峰頂,展現在林俊眼前的景色與上次相比已大不相同:前方平原的稀疏樹林蕩然無存,只留下大戰後的滿目瘡痍。頂點』. X S⒉②
到處都是爆炸留下的彈坑和燒焦的土地,坦克碾壓的痕跡清晰可見,還有日軍遺留下的東一堆西一堆的汽車殘骸。從峰頂一路向前一公里的位置內,戰士們正在構築半永固工事,這也是按照林俊與布柳赫爾的計劃,將陣地推到朝鮮一方——誰的拳頭大誰就有理!再說遠在莫斯科的外交人民委員同志也需要這“一公里縱深”做談判籌碼,估計現在他已經在莫斯科開始在和日本大使扯皮,大戰三百回合,只不過誰都知道日本人在談判桌上已經輸定了。
談判,那是需要軍事做後盾的!
、、、、、、、
1o月7日上午,飛機上的林俊獨自一人在沉思——現在這架飛機正在飛往赤塔。由於返回南京的行程不像來遠東時那樣緊急,飛機將在赤塔過夜,然後再到烏蘭巴托。和來時不同,由於日軍在中國華北戰場的快推進,林俊所乘坐的飛機在烏蘭巴托起飛後將飛往蘭州,然後再前往南京。
昨天返回哈巴羅夫斯克之後,林俊在遠東紅旗特別集團軍指揮部裡見到了一位老熟人——降級為師級指揮員的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
圖哈切夫斯基也沒想到會在這裡和林俊相遇,他早就知道林俊來遠東的事,但由於那個微妙的原因,他一直在迴避與林俊碰面。
既然遇上,大家也算是老熟人,要是遮遮掩掩當作不認識反而不好。蘇聯高層裡誰都明白,這個前元帥是安德烈和亞歷山大兩人聯手保下來的,如果沒有兩人的“仔細調查”,他很可能已經被槍斃。林俊邀請圖哈切夫斯基到自己的臨時駐地做客,圖哈切夫斯基也不是個膽小怕事之人,既然林俊都不擔心莫斯科可能出現的懷疑,他更不用怕什麼。
在34年抵達莫斯科至今,林俊還沒有一次是與這位“紅色戰神”進行這樣的談話,就是自己當上軍事委員會委員那會,和圖哈切夫斯基也就是工作上的接觸。
兩人的談話從圖哈切夫斯基在遠東的工作談到林俊在中國的情況,最後說到了對目前世界局勢與圖哈切夫斯基的老本行——武器裝備。
“安德烈同志,簡報上說你在中國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也沒什麼,只不過打了個小日本措手不及,就和這裡一樣。和日軍相比,我們的6空軍武器裝備暫時佔有優勢,而且它們的作戰思想也已經落伍。但和我們潛在的敵人德國相比,我們的裝備並沒有佔有什麼優勢,甚至是處於劣勢的,帖別是在航空裝備上。”
“和德國人相比,我們的總體工業能力還是處於劣勢。明年就是二五計劃的最後一年,但到時候我們的鋼產量最多也就是德國的三分之二。”作為多年的工農紅軍裝備部部長,圖哈切夫斯基非常清楚蘇聯的家底。
“最令我擔心的是我們技術工人隊伍的情況,這些年我們雖然培養了大量優秀的技術工人,但就是按照最樂觀的估計,目前也還不到德國人擁有技術工人的一半。而且從現有的情況看,我們在很長時間內無法讓所有軍人具有德**人那樣的素質,不得不承認德軍的軍事素質在目前來看是全世界最優秀的。”
“所以不管從士兵還是裝備,我們只能以量制勝,在不降低核心戰鬥能力的情況下,精良簡化裝備的生產步驟,這一點我們已經做的非常好了。”圖哈切夫斯基說。
“安德烈同志,具我知道的情況,你在去中國前力挺的那個型號坦克就在這範疇裡,質量好還生產簡單。
“今年我們俘獲過一架德軍的梅賽斯密特1o9戰鬥機,用我們設計師的話而言這是種非常優秀的戰鬥機,但不適合我們的設計與裝備思路,雖然優秀但它太精密,不適合我們的戰略。您曾經說過,技術裝備是消耗品,管用就行。”
“呵呵,沒想到你還記得我在36年說的這句話。我告訴過設計戰鬥機動機的同志,戰鬥機動機的壽命有個幾百小時小時就夠了,用不著花代價去設計壽命太長的精密動機,這樣不僅產量上不去,還會難為製造廠的工人同志。“
“哈哈,當時傳說還有幾位同志和你爭得面紅脖子粗。”
“觀點不同而已。”
“我贊同你的觀點,幾百小時已經足夠。我是名戰鬥機飛行員所以很清楚這點:和其它飛機不同,大戰狀態中沒幾架戰鬥機能挺得到飛夠2oo小時。又不是放在博物館裡的東西,不過是消耗品。”
林俊清楚的記得後世對蘇式飛機最糟糕的評價之一就是動機壽命過短!沒想到自己卻成了這樣的情況出現的“始作俑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