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斯大林格勒方面的同志座談讓林俊明白了一個道理:心急是喝不了熱粥的。
“不切實際的******會害死人!”這是林俊得出的最後結論。兩年前自己“乘勝追擊”般拿出的那份“坦克與戰鬥機發展報告”完全是出於好意,但卻忽略了一些現實情況,裡面有很多的技術問題不光蘇聯在短時間裡解決不了,換成其他國家也照樣沒轍。比如歷史上的BS3型100毫米和ZISS53型85毫米坦克炮都是1943年的產品,在1937年連個圖紙都還沒。而且現在世界上所有潛在對手擁有的坦克,用L11(Model3676.2mm加農炮都能轟個稀巴爛,根本就沒有必要在一上馬的時候就裝備那麼大口徑的傢伙。
幸好哈爾科夫的同志有一張王牌就快定型——B2柴油發動機和它的改進型是蘇聯今後幾十年中幾乎所有中、重型和主戰坦克的動力來源。要是沒有這顆“穩定而強勁的心臟”,現在的坦克設計和發展真的會走進個死衚衕:坦克炮能將就一下,要是連發動機都“將就”了,那後果一定是災難性的。
座談會上林俊的態度給了科京和他的設計組一顆“定心丸”。科京已經有了基本完整的設計,欠缺的就是發動機和坦克炮,現在由安德烈這個“怪物超人”出馬,應該就能夠解決。
科京絕對是個聰明人,他現在在斯大林格勒是在“站好最後一班崗”,主要就是幫助廠裡的那條“共產國際”牽引車生產線順利投產,而新式重型坦克的樣車製造就是到列寧格勒後的事了。而從他岳父那得到的訊息,最晚到6月份他就能到列寧格勒的基洛夫工廠擔任重要職務。列寧格勒作為蘇聯最重要的坦克研究和生產基地,科京到那再拿出新式坦克的樣車,從政治方面和他自己的地位發展來說都比在斯大林格勒好的多。
、、、、、、
第二天林俊在科京和格爾卡的陪同下參觀了距離主廠區最遠的坦克分廠,這裡正在生產最新的T26S1937型輕型坦克。
這些T26裝備主炮的是和哈爾科夫方面正在生產的BT7(1935改進型)一樣的1934型L46(46倍口徑45毫米坦克炮,這樣對部隊的後勤和保障都是有非常大的好處的。但相對於BT7,這些十噸半重的T26林俊實在是瞧不上眼。
它的裝甲最厚的地方都只有25毫米,比BT系列坦克好不到哪去,一樣無法抵禦德軍37毫米反坦克炮的攻擊,而裝備的GAZT26型發動機91馬力的動力讓它只有30公里每小時的最大公路行駛速度,要是越野速度更慢,這注定它會比BT系列坦克更早的被淘汰,因為T26無法勝任新式重型和中型坦克大量服役後留下的快速偵查任務,最多也就是能擴大一些戰果。它唯一的優勢也許就是相對省油了。
但上面的這些林俊也知道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因為現實就是這樣,T26擋不住其它國家現有坦克炮的攻擊,而其它國家現有的坦克也照樣會在T26的攻擊下玩完。戰爭才是坦克“進化”的最大動力。現在要改變現狀是不可能的,因為T26還是種有效的武器:相對於其它國家的輕型坦克,它還是具有一定優勢。
林俊還詢問了生產指標和電臺的裝備情況。
“還是按照去年原有的指標,估計今年的產量會達到800輛,而將有三分之一的坦克裝備電臺。”格爾卡說。
“看來電臺的數量還是不足。”
“因為大部分新生產的坦克用電臺都裝備哈爾科夫和列寧格勒方面生產的BT7了,供應我們廠的比較少。”格爾卡顯得有些無奈。
對於這點,科京難得表現出了大度:“這也是沒辦法的,因為坦克的設計功能就決定了電臺的分配。”作為一名坦克設計師,他非常清楚BT7擔負的作戰任務裡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偵查,需要優先保證它的通訊能力。
格爾卡聽了科京的話,說:“我們也正在努力,希望爭取到儘可能多的電臺供應指標。”
“這是也急不得,這電臺也不是地理的莊稼,種了就有,呵呵。”
林俊的話讓這個比較嚴肅的話題立刻輕鬆了許多。
“現在裝備電臺的型號的主炮備彈量是多少?”
“比原來少20發,一共145發,科京同志為能保留這麼大的備彈量花了不少心思。”
“我們科京同志的能力絕對是優秀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