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看他敢不敢拼一拼而已。
手指在自己的木質坐椅扶手上來回敲打,孫承宗的心思難得的有些不穩定。
原本在這朝中呆了數十年,見慣了風風雨雨,也見證了無數的生死過往,孫承宗以為自己早就能夠做到心如止水了。
但是當他聽到左天問的想法之後,他沉寂許久的內心,還是不由得跳動起來。
遼東戰事是個什麼情況,身為兵部尚書的孫承宗自然是極為清楚。
何奈,身為朝中大員,哪怕他貴為兵部尚書,可是在這樣複雜的環境裡面,想要改變現狀,也是有心而無力。
天啟三年,他出巡寧遠等地,扼守關外,先後恢復遼河以西疆土400餘里。
這是他在位以來為數不多的功績,也是到現在孫承宗心中還引以為傲的。
他坐在兵部尚書的位置上,不是沒有做事,相反,他反而做出了一番常人無法做出的事業。
收復了國土,建功立業。
但,孫承宗自己清楚,他也只能夠走到這一步了,軍中的情況,被勳貴掌控的太過於嚴實。
而朝中,那些看自己並不順眼的東陵同僚和魏忠賢,對自己也都是步步緊逼。
葉向高的人,並不認同自己,覺得自己是個武將,不配與他們為伍。
而魏忠賢,則是覺得自己是東陵黨派,一隻想要將自己除之而後快。
兩邊不討好,可以說是他此刻的處境。
能夠在這樣的激流之中,還做得安穩,已經是孫承宗能夠辦到的最好結果了。
尤其是今年遼東戰事一直沒有什麼很好地結果,甚至最近有些傳來,柳河的戰事失利。
孫承宗本來就漂泊的小船,此刻更是迎來巨大的風雨。
如果不是現在左天問來找自己,他可能都有了辭官回鄉的心思。
畢竟這朝堂之中,太過於混亂繁雜,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
讓自己成為新一任的勳貴,在軍隊之中搶奪曹家,和其他勳貴的軍隊。
說實話,左天問在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孫承宗自己有些心動了。
如果真的能夠將那些勳貴在軍隊的勢力全部拔出,由自己一一掌控,孫承宗能夠相信,就算做的不好,也絕對不讓遼東的情況,更加惡劣下去。
至少,大明不會擔憂遼東的問題,他有信心給大明帶來一個安穩的邊疆環境。
讓自己成為新一任的勳貴,在軍隊之中搶奪曹家,和其他勳貴的軍隊。
說實話,左天問在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孫承宗自己有些心動了。
如果真的能夠將那些勳貴在軍隊的勢力全部拔出,由自己一一掌控,孫承宗能夠相信,就算做的不好,也絕對不讓遼東的情況,更加惡劣下去。
至少,大明不會擔憂遼東的問題,他有信心給大明帶來一個安穩的邊疆環境。
不好,也絕對不讓遼東的情況,更加惡劣下去。
至少,大明不會擔憂遼東的問題,他有信心給大明帶來一個安穩的邊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