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夫有了1000元,橫過馬路付清了豬農的豬本錢。
豬農拿了1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飼料款。
那個賣飼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趕忙去付清了他召.妓的錢(經濟不景氣,當地的服務業也不得不提供信用服務。
有了1000元,這名j女衝到旅館付了她所欠的房錢。
旅館店主忙把這1000元放到櫃檯上,以免旅客下樓時起疑。
此時那人正下樓來,拿起1000元,聲稱沒一間滿意的,他把錢收進口袋,走了……這一天,沒有人生產了什麼東西,也沒有人得到什麼東西,可全鎮的債務都清了,大家很開心。
在這個案例中,交換過程發生了,但是沒有創造出任何實實在在的價值,可見交換是不產生價值的,交換有可能產生“利潤”,但是利潤不是價值,利潤只是最初已經固化到商品內價值的分配。
而在李明所要打造的系統模型當中,債券隨著預期收入的漲跌,便具有了商品的價值,價值會隨著不斷的漲跌交易或高或低。
交易產生的“利潤”便會在交換當中抹掉那部分債務。
低價收購,高價賣出,將債券在房貸、信用貸、現金貸利息中流通交換,最終債券本身的價值會不斷的降低,直至消失,而人們甚至都不會知道他是怎麼消失的。
這就是泡沫經濟。而韭菜,只不過從一茬換到另一茬罷了。
無論是亞當斯密《國富論》中的“交換價值理論”,經濟學家薩伊的“效用價值論”、馬歇爾的“供求價值論”,都認為商品的價值來源於交換。初聽這一說法覺得不可思議,瞭解了其論證過程讓大多數人直呼有道理有道理,少數人即便知道這一理論的出發點是錯誤的,論證過程也應該有問題,但是卻很難找到其漏洞所在。
或許資本的運作方式可以提高利潤,但是它永遠也無法創造價值,其本身的事實便是以剝削為驅動力,以詭辯的套路來掠奪資源,並且資本的詭辯水平是極高的。
交換價值論這一資本主義詭辯所利用的機制就是混淆價值和利潤,用偷樑換柱的手段去掩蓋資本主義剝削的本質。馬·思的剩餘價值理論才是真相,勞動是價值唯一的來源。
這樣就很好理解什麼是資本主義的實質了,那便是不透過勞動來創造價值,但卻能夠獲利的方式。
一下午的時間,李明幾乎是事無鉅細的給所有人講述著操作的細節,等到日落西山的時候,這場對這個世界有著深遠影響的會議,才悄無聲息的在監獄當中進行完畢。
臨走之前,李希竹一副心事重重的將李明拉到一旁,然後開口說道,“小明,等還完了錢後咱們不折騰了好麼?我們要那麼多的錢有什麼用啊?我不想再看到你進監獄了。”
聽到姐姐的話後,李明用一種李希竹從沒見過的奇怪眼神注視著李希竹,沉吟了片刻,緩緩開口到,“要錢有什麼用?錢能給我帶來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不求人,讓我們可以在任何情況下都有選擇。”
“你看看你現在都成什麼樣子了?看著你在笑,可我沒有感受到你有一點的喜悅,你這樣下去會連一個能說話的人都沒有的!所有的人都會怕你,都會敬畏你,沒人敢跟你交心,這不悲哀麼?”李希竹看出了李明那副藏在骨子裡的漠然,和居高臨下的包容,於是忍不住說道。
“猛獸總是獨行的,只有牛羊才成群結隊。”李明呵呵一笑,然後轉身讓一直守在門外的警衛為自己戴上了手銬,然後離去。